
立陶宛紀錄片導演曼塔斯:紀錄暴力,死於暴力
2022年2月4日,立陶宛電影導演、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曼塔斯·克維達拉維丘斯(Mantas Kvedaravicius)在烏克蘭城市馬里烏波爾遇難,年僅45歲……
2022年2月4日,立陶宛電影導演、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曼塔斯·克維達拉維丘斯(Mantas Kvedaravicius)在烏克蘭城市馬里烏波爾遇難,年僅45歲……
然而,百部著作終究一一完成。在這些龐大著作的背後卻隱藏了一個高陽終生的懸念:要成為歷史學家的高陽?還是歷史小說家的高陽?既然只能求一,那麼「我無法去追求歷史興趣的滿足,是由於我無法捨棄小說的寫作。小說寫作是我的志業,既然與考據工作發生了衝突,那麼我唯一能做的事,便是從故紙堆中鑽了出來」。
歷史與小說的要求相同,都在求真。但歷史所著重的是事實,小說所著重的是情感。…「歷史,除了人名地名以外,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地名以外,都是真的。」……
2022年4月8日,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發佈訃告,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於清晨5時55分安詳離世,入殮火化後埋葬於高雄鹽埕教會的鹽光墓園。彭明敏一生顛沛,經歷過戰爭、白色恐怖、監禁與流亡,並參與開拓台灣民主進程。
烏克蘭小說家鮑加可夫(Mikhail Bulgakov,1891-1940),出生在俄羅斯帝國下的基輔,成名於蘇聯時期的莫斯科。他在人生的最後十年,暗地完成《大師與瑪格麗特》。
當我閱讀《中國文學的美感》,我聽到柯慶明在說話。我和他在某方面很像,我們在談論的時候從不讓對方一直說下去,其中一個會回應——質疑、補充、意見分歧,或將討論帶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向,那是對話的自然狀態。當我讀柯慶明的文章,我在心裡仍然一直這樣做著,但他……
看起來不容許局外人侵犯的中國古典文學包覆著一層堅硬的外殼,柯慶明敲破了那一層硬殼,第一次把它帶到陽光下展示……柯慶明成功地將這精神實踐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上,……例如這本書的書名《中國文學的美感》——這是一本柯慶明試著以「美感」這一觀點去看中國文學的書。
「香噴噴。靠得住希望我香噴噴。那是1970年代的衛生棉廣告,……如果「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意思是希望我引人注意,那這則廣告傳達的訊息就自相矛盾了,女性衛生用品製造商最不希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就是引人注意,講白一點就是不能散發氣味,尤其是血的氣味。」——蘿絲.喬治《九品脫》
2022年2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主辦線上講座「人在亂離時──《香港文學大系1950至1969年 ‧ 散文卷一》」,邀請編著者樊善標教授擔任講者、方星霞博士主持,讀取1950年代香港散文中的有情歷史。
陳健民不是革命者,他是被時代浪潮所推上前線的民主倡議人士,就其個性而言,他其實是讀書人與智識分子。也因此,陳健民從牢獄中寄出來的書簡讀起來,就像是他的讀書心得筆記。他在326天的牢獄之災中,讀了40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