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立眼中的百年冷戰史
在國際冷戰史學界,原籍挪威的文安立以研究中國與冷戰的學術成就而著稱。到了倫敦經濟學院後,他開始將研究視角擴展到整個第三世界與冷戰方面,不但使用了公開出版的史料集、回憶錄、博士論文,而且駕馭多國檔案史料的功力驚人。文安立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美國與東亞關係史講座教授,也是當今的冷戰史權威,他的這部著作被譽為冷戰新史學集大成之作。

病毒、封控、使照亮:複盤中國三年新冠「病毒」封控史
一般印象中,在2020年4月武漢解封至次年7月之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內,中國風景這邊獨好,而新冠病毒卻在國外肆虐不已,制度優劣一目瞭然。對此,官方和民間的看法相近。然而,情況並非全然如此,這種普遍樂觀的氛圍,不僅使人們忽略了武漢封控的代價,更遮蔽了2020年的新疆運動式病毒封控。



晚明泉州的士大夫:〈奎宿真夢〉李光縉夜夢蘇東坡
本書以晚明泉州的士大夫為題,研究與考察於其作品中所呈現的泉州,在開海、商業與宗教等方面之諸般樣貌。由於內容豐富,本篇書摘經選摘編排,以《晚明泉州的士大夫:開海、商業與宗教》裡的宗教篇,將四位晚明泉洲士大夫做相關介紹,並以李光縉夜夢蘇東坡故事為例。

蒲慕州:漢武帝個人的精神狀態和信仰造成了宮廷派系鬥爭和社會動盪,終至引爆了慘烈的巫蠱之禍
一般認為,漢代的巫蠱之禍主因是漢武帝個人的迷信和消耗國力之故,但當代學者的研究顯示,巫蠱之禍不只是漢武帝個人的錯誤所造成的家庭悲劇,更是複雜的個人恩怨、宮廷派系之間權力鬥爭、皇位繼承、社會動盪、迷信和漢武帝個人的精神狀態等等因素的綜合結果。社會中流行的有關巫蠱的信仰,加上謠言在宮廷內外的流傳,更加深了問題的複雜性,而巫蠱遂成為所有這些因素發酵之後的藉口或者引爆點。

語言的力量:邱吉爾的演說技藝
一八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歲的邱吉爾寫了一篇文章,題為〈修辭的鷹架〉(The Scaffolding of Rhetoric)。
所有賦予人類的才華中,沒有如同演說的天賦如此珍貴。享受這個天賦的人擁有比偉大國王更長久的威力,他是世上獨立的力量。儘管被政黨拋棄、被朋友背叛、被剝奪職位,任何控制這股力量的人依然令人生畏……槁木死灰的公民,即使受到單調生活中的犬儒主義保護,亦無法抵抗其強大的影響。

全球化時代下,「物的言語」助我們尋找自己的認同:訪二○二二年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
專訪羅森教授,從「物」的研究動機出發,談羅森教授對紋樣、墓葬的研究,也以研究為基礎,談羅森教授對全球化情境的思索。

物的言語 ——從古老到流行
英國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剛剛落幕,精彩的男單決賽以及台灣選手謝淑薇在女雙決賽奪得冠軍盃,都讓人大呼過癮。全英網球俱樂部(一八七五年成立)的白色服裝嚴格規定(原來是考量女性因流汗造成衣服濕透不美觀),也再次成為話題被提及。參賽選手必須穿著全白服飾(包括帽子、髮帶、領口、護腕、袖口、襪子、球鞋),可容許的小面積「非白色」只能有一公分,等於是僅有廠商Logo可以例外。清楚成文規定的服裝要求,被媒體戲稱「白色恐怖」?或許讓我們也想起古代的官服等級規定,背後自有其嚴格的成文系統脈絡。

物的旅行:如紋樣般重複,像嬰孩般新生
物的語言透露了文字沒有說的事。但是為了解讀物的語言,我們必須上升一個維度,到誕生物的環境,到環繞著出土地周遭的那些交錯的影響。到更廣闊些、流動的時間與空間。

撒旦墮落的故事,成為對抗極權的詩文:密爾頓《失樂園》的歷史背景與意義
文/約翰.密爾頓(John Milton) 編按:《失樂園》長詩問世時恰逢瘟疫肆虐、倫敦焚城災難,政教合一的君




【意猶未盡的思想爭鋒】白立丁:徘徊在革命和社會之間——從《牛鬼蛇神錄》談起
對於文革到當下的思想而言,在「官方」和「非官方」二元主導敘事背後,卻共享着以把握「客觀歷史」爲基礎,試圖建立一種真理性的歷史解釋和價值判斷的衝動……

【意猶未盡的思想爭鋒】馬斯鳴:當代自由主義思潮的流變及缺陷
儘管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是對的,但是由於當代自由主義者在認知上的缺陷——他們對自由主義的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浮在概念和價值上的。

【意猶未盡的思想爭鋒】劉波:「白左」污名化與反西方民族主義的合流
近年來,尤其是在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前後,中國網絡上的一個顯著現象便是所謂「白左」被污名化並承受攻擊……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劉光:中國保守主義的智識誤區與審美移情
縱觀思想史,一個具有爭論性的話題往往會成為理解問題的突破口。2020年中國知識份子群體就美國大選的爭論卻格外值得關注。因為這一次問題關注點超越了本土,直指大洋彼岸。



史書美(Shu-mei Shih)
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Irving & Jean Stone人文講座教授、比較文學系、亞洲語言文化系、亞美研究系合聘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榮譽講座教授。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陳漢賢伉儷講座教授,美國加大首任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W. Said)講座教授,美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等。華文著作包括《視覺與認同:華語語系呈現,表述》、《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合編《知識臺灣:臺灣理論的可能性》和《台灣理論關鍵詞》。



郭金芳:全球冷戰時期下的「一個中國」論述與體育外交競逐
「體育外交」在體育研究或者外交研究並不是熱門主題,而且經常被放置於文化外交或國民外交等脈絡之中,但是,從1952年蘇聯重新參加奧運後,體育活動也成為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外交宣傳的手段……

盤點各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站位——如何理解戰略抉擇?
除了距離與安全之外,體系因素還包括了延伸關係與戰略三角。這是說一個國家對於另一個國家的態度可能受到第三個國家的影響……與美國友善的東亞與澳紐就在「朋友的敵人是敵人」的狀況之下,一一表態支持對俄羅斯的敵對態度。


因為複雜所以慢:林毓生先生論著的出版歷程
林毓 特別提到書目中所列的書籍,約有2/3是他在過去25年中研讀或瀏覽過。從這份書目中我們也可以看到1960-1980年代,一位關心民主與自由建構的學者,他是透過哪些著作來進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