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長河】尋回「人」的精神,面向未來|許倬雲「從歷史看未來」
二○二四年唐獎漢學獎得主許倬雲教授,深耕中國史研究;從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長年執教於臺灣、香港與美國多所大學,並以其獨有的史識觀照古今、中西方在文化、社會與經濟等層面的變遷。
二○二四年唐獎漢學獎得主許倬雲教授,深耕中國史研究;從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長年執教於臺灣、香港與美國多所大學,並以其獨有的史識觀照古今、中西方在文化、社會與經濟等層面的變遷。
二○二四年國際漢學界的大事之一,就是中央研究院的許倬雲院士,獲得第六屆唐獎漢學獎的殊榮。在得知許院士獲獎當下,身為後生晚輩,心頭湧起猶似「與有榮焉」的興奮之情。儘管,我與許院士僅有一堂課的緣分。
許倬雲院士在一九四九年隨家人來臺,並即就讀臺灣大學,在名師教導下受到良好的史學訓練,一九五七年赴芝加哥大學東方學研究所深造,進入世界古文明史的領域,並研讀西方當代人文與社會科學名著,開拓了思想領域與視野,是臺灣戰後第一代接受西方學術思潮啟蒙的學者,因此在中國上古史的研究上開創了新的解釋與格局,對臺灣的史學發展影響甚鉅。晚年體悟歷史知識向大眾傳播的重要性,戮力於通論著作,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專訪羅森教授,從「物」的研究動機出發,談羅森教授對紋樣、墓葬的研究,也以研究為基礎,談羅森教授對全球化情境的思索。
英國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剛剛落幕,精彩的男單決賽以及台灣選手謝淑薇在女雙決賽奪得冠軍盃,都讓人大呼過癮。全英網球俱樂部(一八七五年成立)的白色服裝嚴格規定(原來是考量女性因流汗造成衣服濕透不美觀),也再次成為話題被提及。參賽選手必須穿著全白服飾(包括帽子、髮帶、領口、護腕、袖口、襪子、球鞋),可容許的小面積「非白色」只能有一公分,等於是僅有廠商Logo可以例外。清楚成文規定的服裝要求,被媒體戲稱「白色恐怖」?或許讓我們也想起古代的官服等級規定,背後自有其嚴格的成文系統脈絡。
物的語言透露了文字沒有說的事。但是為了解讀物的語言,我們必須上升一個維度,到誕生物的環境,到環繞著出土地周遭的那些交錯的影響。到更廣闊些、流動的時間與空間。
除了距離與安全之外,體系因素還包括了延伸關係與戰略三角。這是說一個國家對於另一個國家的態度可能受到第三個國家的影響……與美國友善的東亞與澳紐就在「朋友的敵人是敵人」的狀況之下,一一表態支持對俄羅斯的敵對態度。
每一首詩,無疑都是詩人留下的文學足跡。無論深與淺,直與歪,長與短,其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超越語言的邊界,去揭示詩歌的本質。優質的詩歌是時間的地平線上拔地而起的「建築」……
〈歧路行〉有一個莊嚴開端。〈序曲〉和第一章合在一起,可看作近期北島關於歷史、生命和詩歌的一份綜合性宣言。〈序曲〉發出了一連串」天問」,質疑存在的黑暗和荒謬,也追問救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