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Search -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2023-12-05

Back
  • HOME
  • 思想策劃
    • 月度專題
      •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
    • 思想選書
    • 學人專訪
    • 重磅對話
  • 專題
    • 尋找李一冰
    • 敬悼林毓生
    • 夢回宋朝
    • 重讀余英時
    • 高陽誕辰百年
    • 烏克蘭之殤
    • 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
    • 更多專題…
  • 思潮
    • 評論
    • 趨勢
    • 文化
  • 歷史
    • 大寫史
    • 民間史
    • 學門史
  • 專欄
    • 學術講座搖滾區
    • 聯經書訊
    • 《思想》雜誌
    • 思想音樂
    • 哲學軌跡 | 曾瑞明
    • 我的香港大學 | 陳祖為
    • 中途下車 | 沐羽
    • 鴨巴甸讀書札記 | sf
    • 美好年代 | 林雪虹
    • 這麼近,那麼遠 | 朴鮮姬
    • 思想部落客
    • 四季書評
  • 活動
    • 林載爵:以書會友,再次乾杯《酒党党魁經眼錄》1/8
    • 新書分享
    • 過往活動
首頁 > 思潮 > 文化 > 第 3 頁

林載爵:青年余英時(1950-1955)

林載爵

我們都知道余英時在一九五〇年七月經歷了一場天人交戰後,突然在本來要重返燕京大學的路程上,從廣州決定折回香港,這是他生命史上一個最大的轉捩點。

閱讀更多...

林毓生:想為將來提供一個選項,使歷史不致於走到岔路上去

林毓生

因為喜歡閱讀五四人物的著作,已經了解了一些近現代中國悲慘的歷史經過及其由來。對同胞遭受的苦難,感同身受。常思將來當盡一己之力,設法改革中國的種種缺陷⋯⋯

閱讀更多...

劉璧嘉:送給在交友路上感到焦慮的人們

劉璧嘉

從1992年開始,人們就開始在討論「鄧巴數字」假設。這個假設來自英國牛津大學演化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羅賓·鄧巴的研究,認為一個人只能與大約150人維持友誼,而密友也只能有5個。

閱讀更多...

周雪凝:在孤獨感瀰漫的現代社會,我們該如何交朋友?——讀《朋友原來是天生的》

周雪凝

羅賓 ‧ 鄧巴提出了一組數字:一個人最多能保持關係的朋友是150人,其中關係最密切的不超過5人。在網路盛行、社交媒體愈來愈發達的今日,這種規律是否還適用?

閱讀更多...

蘇曉康:「恐怕也只能慢慢來」——追懷林毓生教授

蘇曉康

林先生晚年頗有病苦,也離開了威斯康辛,踪影全無,其實那時他就隱退了這個痛苦的世界。作為一個思想史家,他是帶著對中國的失望,可能還有憤怒而離開的

閱讀更多...

曾永義:我投入戲曲研究的緣故,在於我嵌入骨髓的天生性格

曾永義

今年出版的《酒党党魁經眼錄》,是曾永義老師生前最後一部著作。本書不僅與藝文人士、學者友人之間的交往回憶,也收錄了曾永義老師對個人生命經驗、治學歷程的回憶…

閱讀更多...

李弘祺:在想像與歷史之間,如何見證太平天國?導讀《野蠻人之神》

李弘祺

作者借用一個虛構的人物(菲利普)來交錯編織書中的情節。這個虛構的人是一個不很老實的基督徒:他喜歡浪跡天涯,不尊崇傳統,借用傳教士的身分,遠走中國,結果見證了太平天國的動亂……

閱讀更多...

【學人專訪】單德興:中日文學之間的擺渡人──鄭清茂教授訪問記

單德興

門鈴聲甫落,公寓大門旋即開啟,師母馮秋鴻女士笑容可掬地迎接我們一行人入內。玄關上掛著一幅密宗黑教大師林雲的月曆對聯:「豈能盡合君意 但求不愧我心」。

閱讀更多...

鄭清茂:周作人的文學理想,與單戀式的日本經驗(二之二)

鄭清茂

綜觀周作人的一生,自從他於一九〇六年赴日留學以後,不管在文學、思想、生活、嗜好等各方面,都與日本結下了密切的關係,也受到了深遠的影響。

閱讀更多...

鄭清茂:周作人的日本因緣與歸國之痛(二之一)

鄭清茂

周作人初到日本的一九〇六年是清光緒三十二年,即明治三十九年,正值日俄戰爭剛剛結束,中國人的日本熱達到最高潮的時候。

閱讀更多...
« 上一頁 頁面1 頁面2 頁面3 頁面4 頁面5 頁面6 頁面7 頁面8 下一頁 »
林載爵:青年余英時(1950-1955)
林載爵
林毓生:想為將來提供一個選項,使歷史不致於走到岔路上去
林毓生
劉璧嘉:送給在交友路上感到焦慮的人們
劉璧嘉
周雪凝:在孤獨感瀰漫的現代社會,我們該如何交朋友?——讀《朋友原來是天生的》
周雪凝
蘇曉康:「恐怕也只能慢慢來」——追懷林毓生教授
蘇曉康
曾永義:我投入戲曲研究的緣故,在於我嵌入骨髓的天生性格
曾永義
李弘祺:在想像與歷史之間,如何見證太平天國?導讀《野蠻人之神》
李弘祺
【學人專訪】單德興:中日文學之間的擺渡人──鄭清茂教授訪問記
單德興
鄭清茂:周作人的文學理想,與單戀式的日本經驗(二之二)
鄭清茂
鄭清茂:周作人的日本因緣與歸國之痛(二之一)
鄭清茂
« 上一頁 下一頁 »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聯經出版 @ 2023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