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宇文所安:讀其書如聆其人──「言說者」柯慶明

文/宇文所安(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

(* 本文摘錄、編選自《中國文學的美感(增訂新版) 》(聯經,2022)書序)

要為一本書寫序,我無法讀那本書而不讀在書裡的那個人,這對我是很困難的事。

我初次認識柯慶明幾乎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那是他在康橋的時候。我們在一起談論了很多,變成了朋友。他有種很明顯的南方口音,我要好一陣子才熟悉他慣用的話語,不過我很快就發現他是當時唯一使我能放鬆的與他交談,以至於忘記自己正在和他講中文的人。這可能是我們都有很多話要說,但我想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朋友——不是學生、教師、同事或陌生人,這才是朋友之為朋友的可貴:一種不必受到社交語言規範所影響的關係。

柯慶明。相片來源:轉自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

在我們談論過很多而成為熟稔的朋友之後,有一天他看著我說:「你知道嗎?所安,你基本上是個『書寫者』,而不是一個『言說者』。」我還在想那怎麼可能是真的。不過,他可真是一個「言說者」,當他書寫時,別人會聽到他在說話,那可能是最好的一種寫作。我幾乎每次到臺灣都與他見面,最後一次看到他是2018年。他還是老樣子,依然談說如常。在美語中我們有個用詞叫「天生好手」,通常用來形容運動員,特別是打棒球的球員。有些球員是經由不斷練習而變成好手;一個「天生好手」則是不怎麼常打棒球,但一走出來站在打擊位置上,不必試打,每一揮棒就棒棒打出去的人。柯慶明就是這般一個「言說者」的文人。

這是最好的中國傳統其中之一端:文如其人,在文章裡活著一個人的一種意識。雖然不是完全如此,但它是一種理想。

當我閱讀《中國文學的美感》,我聽到柯慶明在說話。我和他在某方面很像,我們在談論的時候從不讓對方一直說下去,其中一個會回應——質疑、補充、意見分歧,或將討論帶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向,那是對話的自然狀態。當我讀柯慶明的文章,我在心裡仍然一直這樣做著,但他再也不會回答我了。這太不公平,也不再有趣了。當然這就是柏拉圖在〈費德魯斯篇〉對於書寫的批評:書寫文字不能回答。我了解柯慶明,相信他會喜歡一個關於書寫與死亡的談論。

有如柏拉圖,柯慶明做到了人在書寫中最好之所能——讀其書如聆其人。閱讀這本書,那些認識柯慶明的人,會喜歡再聽到他的說話;而那些不認識他的人,也將獲得書會對其「說話」的體驗。

| 新書速遞 |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增訂新版)》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