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民:在絕望的一九二七自沉——王國維的欲望與痛苦感
1927年,王國維在北京頤和園投湖自盡,留下遺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身為民國初年最具聲望的學者,王國維突如其來的死亡,為當代中國知識界帶來極大震撼。
1927年,王國維在北京頤和園投湖自盡,留下遺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身為民國初年最具聲望的學者,王國維突如其來的死亡,為當代中國知識界帶來極大震撼。
《民國的痛苦》就是這種現象的具象呈現。作者援引多位漢學學人,從與王氏同代的陳寅恪到當代的杜正勝、葉嘉瑩,貫串各領域對王國維生平和作品的解讀……
「這部流亡藏人日常生活民族誌,將彼此的生命經歷勾連起來,使得遷移與離散不再單單指向流亡藏人,也讓『我們』同在一條船上似地經驗了流離。」
潛意識也可以成為繪畫題材嗎?高行健是怎樣呈現人的這一片潛在的、混沌的內在世界?因為好奇心太強烈,我不得不要求隨同來港的高行健夫人西零的幫助⋯⋯
「馬華文學」現已成為一種文學類別,但我們是否仔細思考過,究竟如何定義這一概念?各個年代的馬華作家,又因何而進入了截然不同的寫作取徑?港臺名家系列講座」第七講嘉賓黃錦樹,以……
兩年前,「聯合文學」曾與高行健進行過一次遠距深度專訪;2022年,《心象繪畫:高行健畫集》出版之際,我們一起來重溫這位年逾八十的作家如何講述他的創作歷程與藝術思索。
他非常注重事實的嚴謹和表述的精確,也許這是圖書館學家的特點,也許正是因為他這種一絲不苟和實事求是的性格,所以才特別適合圖書館工作。
2022年8月11日,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發佈訃告,著名圖書館家、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第二任館長吳文津先生(Eugene Wu)在美國加州離世,享壽100歲。
研究「愛情中的曖昧關係」的范耀宸讀畢伊娃.易洛斯《為什麼不愛了》一書後,撰寫了深入的書評,探索親密關係不確定且難以預測的特性,也再思考——真愛,還會有嗎?
臺大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不知凡幾,在學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如果有人作民意調查,問臺大中文系最重要的人,或是對該系最有貢獻的人,臺靜農三個字應該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