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專訪】單德興:中日文學之間的擺渡人──鄭清茂教授訪問記
門鈴聲甫落,公寓大門旋即開啟,師母馮秋鴻女士笑容可掬地迎接我們一行人入內。玄關上掛著一幅密宗黑教大師林雲的月曆對聯:「豈能盡合君意 但求不愧我心」。
門鈴聲甫落,公寓大門旋即開啟,師母馮秋鴻女士笑容可掬地迎接我們一行人入內。玄關上掛著一幅密宗黑教大師林雲的月曆對聯:「豈能盡合君意 但求不愧我心」。
綜觀周作人的一生,自從他於一九〇六年赴日留學以後,不管在文學、思想、生活、嗜好等各方面,都與日本結下了密切的關係,也受到了深遠的影響。
崑陽教授認為學術研究與人文精神、生命存在境況密切關聯,對「歷史性主體」之「自有我在」的肯定。在這個基礎之上,崑陽教授一往無前,全力追求典範之轉移
2022年9月24日,Podcast 讀書節目「衣櫥裡的讀者」主持人黃星樺,在台北女書店導讀了奈及利亞作家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的著作《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美國六十年滄桑:一個華人的見聞》,既是一部客居生涯的回憶錄,也是一本剖析美國社會病理的診斷報告。在許倬雲的眼中,美國文化有哪些優勢與問題?
2015年,小說家陳冠中出版了《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以烏有歷史寫就政治寓言。究竟什麼是烏有史?寫作者怎樣在想像中築就歷史?
近幾年筆者一直關注台灣日語、跨語作家們在翻譯領域的文化實踐活動,發現他們在台灣文壇裡除了從事文學創作之外,也經常被當時的媒體主編賦予「翻譯者」(the translator)的角色⋯⋯
《一道門》收入的文章,有一半曾刊於被拉人封艇前的《蘋果日報》專欄「無腔曲」,另一半則寫於《蘋果》封舖之後,整本書加起來宛如大劫難前後的側寫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