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哈金:逐月的李白——月亮是一塊神仙居住的祥瑞淨土

文/哈金(作家)

編按:中秋節即將來臨,與家人團聚賞月時,不免會想起一些熟稔於心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歌中的月亮,都出自盛唐傳奇詩人李白之手;據聞太白金星下凡的他,是中國第一位大量使用月亮意象的詩人。李白筆下各種型態的月亮,穿越時空來到我們想像之中;而旅美華裔作家哈金,則在綜覽漢學研究後、以自身在英美詩歌方面的訓練,詳細解讀了李白的詩作。在中秋前夕,讓我們一起隨著哈金的眼光,追尋李白的逐月足跡,展開無邊懷想。(*本文摘自《通天之路:李白》序,標題為編者擬。)

在這個故事中,李白泛舟河上,喝得酩酊大醉,開始追逐水面上的月亮。為了捉住那不斷晃蕩的圓形倒影,竟一頭栽進水裡淹死了。

他有好多名字。在西方,他是Li Po,他大多數翻譯成英文的詩歌都署這個名字,有時也拼寫成Li Bo。在中國,李白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一生中(七〇〇—七六二)還有其他幾個名號——李太白、青蓮居士、李十二。李十二是家庭暱稱,因為李白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十二,他的親朋好友和同代詩人偶爾會這麼稱呼他——有人甚至為他寫詩就題名為「寄李十二」。李白在世時,詩名就已遠揚,欣賞他的人稱他為「謫仙」。他去世後的一千兩百多年中,人們也尊他為「詩仙」。因他愛酒、常醉酒,又有「酒仙」之稱。至今仍常聽說李白的現代粉絲們沿著詩人昔日浪跡的路線也遊歷數百公里,像是一種對藝術家的朝聖之旅。當代不少酒類飲品以李白的名字命名,甚至很多其他產品也打著詩人的名號,旅館客棧、餐廳食府、寺廟,甚至工廠企業的招牌上,都赫然出現「李白」這兩個字。

在英文中,除了Li Po外,他還有過另外兩個名字,Li T’ai Po和Rihaku。前者是他父母給他起的名字李太白的音譯。後者是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在《華夏集》(Cathay,他的中國古詩翻譯集)中對李白的稱呼。這是因為美國學者厄尼斯特.芬納羅薩(Ernest Fenollosa)在日本學習時,筆記中有從日文翻譯成英文的中國古詩,龐德從這些筆記中整理出《華夏集》。龐德對李白〈長干行〉的較為自由的翻譯,被收入很多教科書和詩文選集中,成為現代英文詩歌的傑作。若非他最知名的一首作品,也絕對是龐德的代表作之一。接下來,為了保持本書的一致性,我們將一直使用「Li Bai(李白)」這個名字。

Ezra Pound。相片來源:維基百科
Pound, Ezra, "Cathay" (Elkin Mathews, 1915)

關於李白的死有幾種說法。在他去世後的數百年中,有人認為他已成仙,根本沒死,不時有人聲稱自己遇見過他。學界對李白去世的日期和原因確實也沒有定論。西元七六四年一月,剛即位的唐代宗以左拾遺一職宣李白入朝。左拾遺是一種朝廷諫官,雖無實權,但負責指出皇帝的疏漏,這對當時任何一位正直有擔當的文人來說,這一任命都體現了皇帝對他極大的欣賞和信任,應該感到聖恩浩蕩——對李白來說,也是部分恢復了他在朝廷上曾經有過的光榮尊貴。那時李白應該住在安徽當塗,但聖旨到達時,當地官員卻四處尋之不見。過幾日才弄清李白已經去世一年多了,至於去世具體日期和死亡原因,似乎無人知曉。因此,儘管李白生前頗具盛名,離世時卻悄無聲息。我們只能說李白於西元七六二年左右去世。

然而,對李白的崇拜者們來說,如此無名的死亡讓他們無法接受。他們猜測原因、編造故事,要麼符合李白一貫的浪漫詩人形象,要麼聽起來像他動盪人生的合理結局。一說,他死於醉酒。他的確終身嗜酒;又有人說,他得了慢性膿胸症,最後胸肺化膿穿孔而死。皮日休(八三八—八八三)在其〈七愛詩〉中首次提到李白的肺部疾病:「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在李白暮年,貧窮與酗酒確可使他肺部病情惡化。這些說法雖無實據,倒還可信。第三個版本就離奇了:在這個故事中,李白泛舟河上,喝得酩酊大醉,開始追逐水面上的月亮。為了捉住那不斷晃蕩的圓形倒影,竟一頭栽進水裡淹死了。

這一場景有些許自殺的意味,故事也過於浪漫淒美,令人難以相信。但大眾喜歡這個版本——因為李白確實熱愛月亮,就像他詩歌中一再表現出的那樣。李白從小對月亮就很嚮往。他在〈古朗月行〉中寫:「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是大量使用月亮意象的第一人,他不斷讚美月亮的高潔、純粹與永恆。他想像月亮是一塊神仙居住的祥瑞淨土,到處是神獸仙草和仙人們的私人寵物。中國古代信仰不太分離神性與人性,人們想像中的天堂似乎只是人間的升級版:風景、建築、人物都類似,只是更神奇。任何人只要修煉得當,並假以時日與誠心,最後都可能得道成仙——中國很多廟宇裡至今都供奉著這些地方神祇。他們本屬人間,後來成為不朽,升到了天上,擁有神奇的法力,有點像西方的超人。

李白的某些同代人認為他前世是一顆星,則回歸水中月,李白也如同回到了他原本所屬的仙界。

李白詩歌中的月亮也與家和故土有關:無論一個人身處何處,月亮都如同燈塔般亙久不變、一視同仁地照耀眾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因此,他撲向水中之月,也符合他畢生的願望,似乎成全了他得道成仙的夢想。李白的某些同代人認為他前世是一顆星,則回歸水中月,李白也如同回到了他原本所屬的仙界。十一世紀《新唐書》中那篇簡短的〈李白傳〉中寫道:「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長庚星也叫太白,所以李白的字是太白。

李白的崇拜者們對這個被月光照耀的死亡故事津津樂道。儘管他們知道這可能不是真的,但幾百年來,他們在自己的詩文中不斷地描述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至今仍有李白的欣賞者相信這個傳說。一位當代學者寫道,李白「跨在一條鯨魚背上隨波逐流去了……」。這個朝向天空的飛昇對絕望、醉酒的詩人來說,也許正是他最後的渴望,如此李白終於可以迴歸他所來自的仙界。這種浪漫化傾向顯示了學術界李白研究的一個特徵,即不少結論是來源於故事和傳說。因爲人們希望李白生也不凡,死也不俗,所以將他撲月的傳說一直保留了下來。

然而,不管人們在想象的世界中多麼神化李白,當詩人還在世,並被判處流放時,一個清晰的聲音還是相對準確地描述了李白的一生。他忠實的朋友杜甫在《夢李白》中如此感嘆道: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延伸閱讀:

| 閱讀推薦 |

哈金:《通天之路:李白》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