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書單:余英時的第一課】 翁稷安嚴選5本書,帶你看到余英時思想中入世和現實一面
從《歷史與思想》中的〈史學、史家與時代〉,到《余英時時論集》、《余英時政論集》、《香港時代文集》及《民主革命論》,可見余英時那始終未曾偏移的入世基調。
從《歷史與思想》中的〈史學、史家與時代〉,到《余英時時論集》、《余英時政論集》、《香港時代文集》及《民主革命論》,可見余英時那始終未曾偏移的入世基調。
為何以胡適為代表的新文化思潮,最終抵擋不住馬克思主義的衝擊?這是余英時在1983年〈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一文提出之問題。
「在老師眼中,歷史研究不是只說出『一年有春夏秋冬』這樣的敘事…… 老師這門課教的是:他所認為分析歷史的極佳範例,和史學的知識論基礎。」
——江逸賓、楊貞德
我現在只是想從我個人的觀點,對賓雁先生做一個簡單的頌詞。我不是無緣無故地,或者只是敷衍式地歌頌一個剛剛走進歷史的人,而是真實的感覺。
明監國魯王薨逝金門後,回看國亂身愁之中,魯王如何在應對亂世風雨飄搖?在人生最困頓的時期中書寫魯王生命與精神的李一冰,又怎樣與他書寫人物的生命之間產生深刻連結?⋯⋯
齊白石如何成為了一代傳奇畫家?又有哪些生命經歷,展現出他非比尋常的氣節?李一冰寫下一代畫師白石老人的生平故事,也對照自己半生坎坷流連;映照著兩人的精神追求…
《阿Q正傳》「不是嘲弄與憐憫」,而是描繪「中國國民的靈魂」和「中國的人生」——那樣的「靈魂」、那樣的「人生」根本不值得活下去!但,另一方面,他筆下又有閏土、阿順與作者本人這樣美好的人間關係….
到底應該何去何從呢?我知道必須做一決定,而且知道這一決定是關鍵性的,將影響將來的學術生涯甚至生活方式。然而,我卻不知如何做一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