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余英時的客廳】丘慧芬:重讀《論天人之際》,如何讓軸心價值成為具體的真實?
余先生這本《論天人之際》的專書,事實上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具體案例,讓我們清楚理解「歷史一元論」是站不住腳的⋯⋯
余先生這本《論天人之際》的專書,事實上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具體案例,讓我們清楚理解「歷史一元論」是站不住腳的⋯⋯
余先生過世之後,聯經開始著手規劃「余英時文集」出版事宜,將余先生過去在台灣尚未集結出版的文章,編成十六種書目,再加上原本的十二部作品,總計共二十八種⋯⋯
余英時把握了曹雪芹在小說創作上的中心意義,也指出《紅樓夢》悲劇的意義,就在於理想烏托邦世界的興起和幻滅,清從濁中來,無奈還是要回到濁中去……
2021年8月1日,著名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先生離世,如今已過一年。不少讀者、學者紛紛撰文懷念余先生的為人與治學。學者梁其姿亦帶我們回到八十年余英時的講座現場,回憶余先生……
余英時先生逝世週年,我們希望回到余先生的客廳,邀請他的好友與知交,延續難得的交流,也分享這一年來,大家重讀余英時的感受,和最想對余先生說的話。
1939至1945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並與世界大戰合流,歐亞戰局也牽動中國戰場。關於這場戰爭,仍然有許多疑問有待釐清。由美國胡佛研究院與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合作的跨國研究項目《重探抗戰史》……
發生於1937-1945年的中日戰爭,無疑是近代中國歷史中,戰爭時間最久、民眾遷徙最廣、死傷最為慘重、影響也最深遠的一次戰爭經驗…
史奈德承認若非澤連斯基,歷史的走向會完全不同。但他並非吹捧澤連斯基是「英雄」,更非回到歷史由大人物決定的「英雄史觀」。澤連斯基並非特別偉大,只是……
中日戰爭,只是遙遠的歷史事件嗎?同在戰爭年代,今天我們如何重探抗戰史?地緣政治形塑、國際格局改變、日常生活鉅細靡遺的影響,人在歷史洪流中,往何處去……那場看似已然過去的戰爭,對於當下的影響,或許也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