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載爵x涂豐恩:在不同的時代,如何把故事說好?臺灣的中國歷史出版轉變
這是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與總編輯涂豐恩總編輯,第一次同台討論中國史書寫的歷史發展,分享他們求學階段所閱讀的中國通史作品。這兩位不同世代歷史學習者的閱讀歷程……
這是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與總編輯涂豐恩總編輯,第一次同台討論中國史書寫的歷史發展,分享他們求學階段所閱讀的中國通史作品。這兩位不同世代歷史學習者的閱讀歷程……
在本期《思想》的編輯工作接近尾聲時,傳來張灝先生過世的消息。張先生跟余先生一樣,都對當代中文世界的人文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三場次演講,葉蔭聰教授以「港漂:世界主義或批判的國際主義」為題,說明自1970年代後期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施行後,對香港移民社會的影響。
1988年秋天,我踏足最古老的校園,融入一群英國最出色的研究生當中,學習最前沿的學問。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香港前途瞬間變得黯淡,大批港人移民。幾個月後的某一天……
當我們討論亞洲、東亞的時候,往往將其視為統一的整體,這樣的思路在我們討論歐洲、非洲時也常常存在;相對的,美洲則比較特別……
也許柏青哥是我們這些在日朝鮮人的「고생」(苦生)和「歧視」的象征。但是,之於我,它是從樓下傳來的叮噹聲,是響亮的流行音樂,是父親在彈珠機上敲打釘子的聲音,是那……
惟在這身份政治的硬殼下面,我們也不應忘掉混雜與多元的重要性。為近年香港樂壇帶來活水的,除了「本土」以外,還有像波多野裕介這樣的外國人,也有……
2006年蔣介石日記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開放,震動了全球中國研究學界。蔣日記為認識20世紀中國打開了一扇門,許多撲朔迷離、真相未明的歷史事件終獲理解的脈絡…
2022年4月27日,北大文研舉辦講座,邀請了台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特邀訪問教授王明珂,以「走向文明的歷程——原初社群觀點與假說」為題展開演講。
對於1900年到1950年這一歷史時期而言,沒有比《追憶似水年華》更值得紀念的長篇小說傑作了。人的精神重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說的目標變成描寫為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