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余英時的客廳】李孝悌:入世苦行余英時——如何在歷史學中創業垂統
在這麼多著作裡面,余先生都有自己的問題(意識);他有這麼多豐富的史料,要去寫書。我覺得《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是一本非常特殊的書,整本書的出發點⋯⋯
在這麼多著作裡面,余先生都有自己的問題(意識);他有這麼多豐富的史料,要去寫書。我覺得《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是一本非常特殊的書,整本書的出發點⋯⋯
余先生這本《論天人之際》的專書,事實上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具體案例,讓我們清楚理解「歷史一元論」是站不住腳的⋯⋯
余先生過世之後,聯經開始著手規劃「余英時文集」出版事宜,將余先生過去在台灣尚未集結出版的文章,編成十六種書目,再加上原本的十二部作品,總計共二十八種⋯⋯
研究「愛情中的曖昧關係」的范耀宸讀畢伊娃.易洛斯《為什麼不愛了》一書後,撰寫了深入的書評,探索親密關係不確定且難以預測的特性,也再思考——真愛,還會有嗎?
什麼是合作社?臺灣也曾有過合作經濟的經驗嗎?而今年愈漸受到重視的虛擬貨幣經濟,又有哪些被忽略的利弊呢?2022年2月,藝術行動者黃孫權在臺大城鄉所展開主題演講,分享他……
臺大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不知凡幾,在學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如果有人作民意調查,問臺大中文系最重要的人,或是對該系最有貢獻的人,臺靜農三個字應該會脫穎而出…
陳康寧為《帝國與文明: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撰評,與讀者一同思考帝國、殖民與文明和思想的發展之間,有著怎樣的辯證互動關係。
2022年聯經出版了著名歷史學者Peter Frankopan的作品《十字軍首役》,這本書挑戰了近千年來,學術界對十字軍首役歷史的表述與研究成果……
本場演講郭慧英主要聚焦於殖民帝國之前的海外華人,來探討什麼是「海外」、誰是「華人」。講座梳理了海外華人在中國之外的不同想像、華人作為殖民分類的組織原則,及族群連帶是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