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殖民之糾葛:阿道夫.費實的臺灣

久聞有一本1900年出版、名為《福爾摩沙踏查》(Streifzüge durch Formosa)的遊記,作者阿道夫.費實(Adolf Fischer, 1856-1914)曾在日治初期到臺灣,又是重要東亞藝術文物收藏家,與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關係深厚。近期有機會到該館一遊,展示十分精緻高雅且獨樹一格,但未見任何臺灣文物。藉著深入本書中費實夫婦的人生經歷,終於得知其中緣由與此間之曲折。

閱讀更多...

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林語堂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超過了東方。紐約大都會藝術館舉辦過一場語堂舊藏書畫展覽,為展覽出的書叫Straddling East and West: LinYutang, Amodern Literatus(《兩腳踏東西文化:林語堂,一位現代的文人》),導言這樣評價林語堂:「中英文寫作都好到一個地步, 能讓沉澱於一種語言中的奧妙與靈光,超脫翻譯,化身為另外一種語言,林語堂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頭一人。」《紐約時報》的評語是:「集作家、學者、教育家、人文主義者於一身的林語堂博士,為世界上中英這兩個最大的語言團體,說中文和說英文的人們的溝通,打造的一座里程碑。」

閱讀更多...

文安立眼中的百年冷戰史

在國際冷戰史學界,原籍挪威的文安立以研究中國與冷戰的學術成就而著稱。到了倫敦經濟學院後,他開始將研究視角擴展到整個第三世界與冷戰方面,不但使用了公開出版的史料集、回憶錄、博士論文,而且駕馭多國檔案史料的功力驚人。文安立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美國與東亞關係史講座教授,也是當今的冷戰史權威,他的這部著作被譽為冷戰新史學集大成之作。

閱讀更多...

病毒、封控、使照亮:複盤中國三年新冠「病毒」封控史

一般印象中,在2020年4月武漢解封至次年7月之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內,中國風景這邊獨好,而新冠病毒卻在國外肆虐不已,制度優劣一目瞭然。對此,官方和民間的看法相近。然而,情況並非全然如此,這種普遍樂觀的氛圍,不僅使人們忽略了武漢封控的代價,更遮蔽了2020年的新疆運動式病毒封控。

閱讀更多...

晚明泉州的士大夫:〈奎宿真夢〉李光縉夜夢蘇東坡

本書以晚明泉州的士大夫為題,研究與考察於其作品中所呈現的泉州,在開海、商業與宗教等方面之諸般樣貌。由於內容豐富,本篇書摘經選摘編排,以《晚明泉州的士大夫:開海、商業與宗教》裡的宗教篇,將四位晚明泉洲士大夫做相關介紹,並以李光縉夜夢蘇東坡故事為例。

閱讀更多...

蒲慕州:漢武帝個人的精神狀態和信仰造成了宮廷派系鬥爭和社會動盪,終至引爆了慘烈的巫蠱之禍

一般認為,漢代的巫蠱之禍主因是漢武帝個人的迷信和消耗國力之故,但當代學者的研究顯示,巫蠱之禍不只是漢武帝個人的錯誤所造成的家庭悲劇,更是複雜的個人恩怨、宮廷派系之間權力鬥爭、皇位繼承、社會動盪、迷信和漢武帝個人的精神狀態等等因素的綜合結果。社會中流行的有關巫蠱的信仰,加上謠言在宮廷內外的流傳,更加深了問題的複雜性,而巫蠱遂成為所有這些因素發酵之後的藉口或者引爆點。

閱讀更多...

語言的力量:邱吉爾的演說技藝

一八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歲的邱吉爾寫了一篇文章,題為〈修辭的鷹架〉(The Scaffolding of Rhetoric)。
所有賦予人類的才華中,沒有如同演說的天賦如此珍貴。享受這個天賦的人擁有比偉大國王更長久的威力,他是世上獨立的力量。儘管被政黨拋棄、被朋友背叛、被剝奪職位,任何控制這股力量的人依然令人生畏……槁木死灰的公民,即使受到單調生活中的犬儒主義保護,亦無法抵抗其強大的影響。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