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國球:圓球體的反思視域——《中國詩用學》序
陳國球
崑陽教授認為學術研究與人文精神、生命存在境況密切關聯,對「歷史性主體」之「自有我在」的肯定。在這個基礎之上,崑陽教授一往無前,全力追求典範之轉移

黃星樺:平權不應只是一場女性的抗爭——導讀《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思想空間編輯部
2022年9月24日,Podcast 讀書節目「衣櫥裡的讀者」主持人黃星樺,在台北女書店導讀了奈及利亞作家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的著作《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蕭公權:宋代政治思想之重心,是與理學相反抗之功利思想(二之二)
蕭公權
北宋之功利思想以江西為中心,南宋則以浙江為中心,而又有所謂金華、永嘉、永康諸派。其中較著者為唐仲友、呂祖謙、薛季宣、陳傅良、陳亮、葉適數人。

【哲學軌跡】曾瑞明:我們在新冠疫情學到什麼?
曾瑞明
我們的權利和自由都倒退了。一些地方有無日無之的封城、圍封,又有不少以控制疫情為名的監測系統,要每個人申報自己的行蹤……我們真有信心一切能如常?

蕭公權:宋代政治思想之重心,是與理學相反抗之功利思想(二之一)
蕭公權
宋代政治思想之重心,不在理學,而在與理學相反抗之功利思想。此派之特點在斥心性之空談,究富強之實務。其代表多出江西、浙江。

森巴、足球、選舉,在災難國度祈求奇蹟的巴西人
約克 York
巴西所處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沒有任何天災的威脅,甚至是坐擁了非常豐富的天然資源。因此為了公平起見,上帝挑選「最壞的人」放在這個國度,讓他們成天彼此互打。

瞿宛文:台灣土地改革與社會轉型——回應《農村土地改革與工業化》新書論壇
瞿宛文
《農村土地改革與工業化》(2022)主要描述台灣戰後初期,國民黨政府(國府)實施耕者有其田之時,為了徵收出租耕地要補償地主,將地價補償中的三成,以四大公司的股票作為給付,因此意味著將四大公司民營化,把股票分發給地主。

不完美與挑戰:巴西公民權漫長的成功之路
聯經出版
自從這個國家初次建立民族認同感,有一長段歷史充滿國內衝突、暴力、試圖自治並要求平等,伴隨人權與公民權的逐步發展。巴西的故事普通,卻與眾不同。巴西史沒有演變可言,不出所料地依照事實和資料進展。

許倬雲:自由、疏離、心靈危機——美國發展的文化脈絡
許倬雲
《美國六十年滄桑:一個華人的見聞》,既是一部客居生涯的回憶錄,也是一本剖析美國社會病理的診斷報告。在許倬雲的眼中,美國文化有哪些優勢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