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文所安:讀其書如聆其人──「言說者」柯慶明
當我閱讀《中國文學的美感》,我聽到柯慶明在說話。我和他在某方面很像,我們在談論的時候從不讓對方一直說下去,其中一個會回應——質疑、補充、意見分歧,或將討論帶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向,那是對話的自然狀態。當我讀柯慶明的文章,我在心裡仍然一直這樣做著,但他……
當我閱讀《中國文學的美感》,我聽到柯慶明在說話。我和他在某方面很像,我們在談論的時候從不讓對方一直說下去,其中一個會回應——質疑、補充、意見分歧,或將討論帶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向,那是對話的自然狀態。當我讀柯慶明的文章,我在心裡仍然一直這樣做著,但他……
看起來不容許局外人侵犯的中國古典文學包覆著一層堅硬的外殼,柯慶明敲破了那一層硬殼,第一次把它帶到陽光下展示……柯慶明成功地將這精神實踐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上,……例如這本書的書名《中國文學的美感》——這是一本柯慶明試著以「美感」這一觀點去看中國文學的書。
余英時先生是當代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華人學者之一,去年(2021年)出版的《余英時談話錄》是關於余先生思想的最新著作。這是一本「知識人世界」的書籍,包括余先生對於一生經歷的省思;如同黃進興教授在本書序中所說這是「對近代學術人物的觀察、個人的學思及時代的見證,三方面有系統地整理出來」。
讀完《當世界席捲而來》後我把這本厚厚的書掩上,感受著書的重量,以及在心中留下的震盪與迴響。這本書收錄了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劉擎教授自2003年每年一度的重量級文章,十八篇文章加起來數十萬字,記載了這位知識份子對西方的持續觀察與思考,並為華文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記錄與財富。
李教授的《「國際傳播」國際化 》即由這樣的脈絡延伸,縱橫超過五十餘年;而後冷戰的全球化屬國際傳播研究新的篇章,九零年代後國際傳播研究分岐的論辯迄今……
「香噴噴。靠得住希望我香噴噴。那是1970年代的衛生棉廣告,……如果「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意思是希望我引人注意,那這則廣告傳達的訊息就自相矛盾了,女性衛生用品製造商最不希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就是引人注意,講白一點就是不能散發氣味,尤其是血的氣味。」——蘿絲.喬治《九品脫》
說共同體,說連結,我想最適合的方向,還是廣邀身邊搞獨立音樂、熟悉音樂、能書寫音樂文化、具批評性的業界人士參與。他們都明白搞獨立音樂的美好與困難,在自己的領域,拼命思考與經營本來就不存在、不受重視的另類聲音,在不同的挑戰中,耕作文化。
2022年2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主辦線上講座「人在亂離時──《香港文學大系1950至1969年 ‧ 散文卷一》」,邀請編著者樊善標教授擔任講者、方星霞博士主持,讀取1950年代香港散文中的有情歷史。
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家,無疑是一個由第三世界走上第一世界的成功故事。然而由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來看,現今的新加坡在先進國家之中是數一數二的高,也就是貧富差距極為懸殊。於是作者本書便對此提出了疑問,「唯才是用」制度是否在新加坡國內製造出了另一個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