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鴨巴甸讀書札記】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讀劉擎《當世界席捲而來》

文/sf(思想空間專欄作家)

讀完《當世界席捲而來:在自由與民主的果中,中國如何想像世界?當代西方思想編年考》後我把這本厚厚的書掩上,感受著書的重量,以及在心中留下的震盪與迴響。這本書收錄了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劉擎教授自2003年每年一度的重量級文章,十八篇文章加起來數十萬字,記載了這位知識份子對西方的持續觀察與思考,並為華文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記錄與財富。

生於1963年的劉擎,大學年代讀化學工程,九十年代初到美國改唸政治學,讓這位充滿文藝風的理工男走上人生的另一條軌道。在他交出第一篇介紹西方知識界事件的文章的2003年,他剛從美國回到上海任教。進入不惑之年的他當年估計應也難以想像,一個編輯約稿的契機,會帶來如此豐富的經歷。

我在閱讀過程中才赫然意識到,在他開始寫作年度回顧的時候,互聯網雖已發展起來,但其使用模式與今天卻很不一樣。當時尚是BBS、網站與博客(部落格)的年代,社交媒體、智能手機仍是空中樓閣,不管是微信、微博還是臉書、推特(Twitter)都尚未出現,更遑論其他的科技發展了。後來因為技術的改變、資訊變得更為發達,作者的年度回顧寫作也從概括式的記述,演變成更有意識的回顧與評論。

劉擎:《當世界席捲而來:在自由與民主的困局中,中國如何想像世界?當代西方思想編年考》(聯經,2021)
劉擎:《2000年以來的西方》(當代世界,2021)

深入西方脈絡中去認識西方思想的發展、爭論與困惑,對中國及中國的知識分子來說,始終有著重要的意義。

知識份子之路:從偶然走向問題意識

在代序〈我們如何想像世界〉中劉擎提到,他多年來在撰寫年度回顧時,有幾個主題始終貫徹其中:自由主義民主政體與市場經濟這結構的可持續性,技術文明帶來的文化改變,身份或認同問題。他開始書寫年度回顧雖然是出於偶然的機會,但往後18年的寫作卻是帶著清晰的問題意識,希望與中國的知識界、知識份子分享他對西方知識界的閱讀與觀察。他認為隨著中國百多兩百年的演變,西方思想已不再是外在於中國、而是中國思想構成性的一部分。在這意義下,深入西方脈絡中去認識西方思想的發展、爭論與困惑,對中國及中國的知識分子來說,始終有著重要的意義。

不管是繁體版的《當世界席捲而來》還是簡體版的《2000年以來的西方》,出版社把劉擎十多年來的文章(簡體版只收錄2003年至2019年的回顧,繁體版則多收了2020年的回顧)並置在一個文本裡,讓讀者更能感受到時間的厚重與世界的變遷。其實就算分拆每一篇文章來去閱讀,它們的分量也是相當的重。劉擎說他後來的評論都要寫到25000字以上,提供數十至上百個註解給讀者。但放在一起並置回放時,那種力量又是另一個層次的。

因為劉擎一直帶著清晰的問題意識與主題去撰寫這些年度回顧,不少題目、人物會在多年的書中重複出現,並形成橫跨18年的作者觀察。舉例而言,在2003年第一篇述評中,劉擎就介紹了美國右翼勢力與施特勞斯學派的瓜葛,而關於施特勞斯政治哲學與保守勢力的演變、歐陸政治學者與美國政治學者對施特勞斯的理解差異等,在往後的文章中也多番提及,為讀者觀察保守主義在美國乃至西歐的再起提供了很好的參考點。

在中國當今的輿論環境中,知識分子要針對公共事件發表意見、展開公共討論變得更為困難。在評價劉擎這些文章時,我們一方面要兼顧他身處的環境,也應觀察他其他的專題寫作。

中國知識份子為何談論西方議題?

或許與作者在美國讀書相關,或許也與美國本身是「西方」重要的一部份有關,每年的述評劉擎都會以不少篇幅來談美國的政治、學術爭議等。今天回看,他從小布希年代開始書寫,經歷了伊拉克、阿富汗的戰爭,奧巴馬的當選與執政、金融危機,到川普、拜登的輪流上場等,文章涉及自由主義者對美國民主體制的憂心、辯論,也會談到美國社會的種種挑戰,比如日益嚴重的經濟不公、種族議題、大學教育的爭議等。當然劉擎也和我們跟蹤了如福山、喬姆斯基等不同知識分子的論說與演變。

同時歐洲及歐盟也是作者的長期關注。如果不是閱讀這書,我也意識不到歐盟在過去十多二十年走了多遠,又碰到多少困難。對作者來說,或者對不少自由主義者來說,歐盟的實踐正是代表著現代社會中、在民族國家的框架下尋找超越的可能。書中也有篇章提及前幾年發生的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事件、以及歐盟與俄羅斯日趨緊張的關係,在烏克蘭再次受襲的今天重讀這些文字,格外讓人神傷。一些重要的歐洲思想界事件,比如哈維爾於2011年的去世,哈伯馬斯、齊澤克的觀點,對二戰、冷戰的討論與反思,難民事件、各國如何處理與伊斯蘭移民的關係等,都在不同年份的回顧中有提及到。

作為身處中國、為中國讀者書寫西方社會的作者,劉擎也有意識的為中國讀者介紹西方如何評述中國。諸如《經濟學人》的專題研究,西方對中國崛起的討論,學界關於軟實力、硬實力、銳實力的討論,甚至是外交層面中美的博奕等都作出了長年的跟蹤,為中國讀者提供政府主旋律以外的視點與資訊渠道。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有時會生起疑問,這些回顧文章真的完全不談中國境內的情況,即便我意識到作者認為「西方思想」已內在於中國思想當中,但這樣的書寫有其現實意義嗎?但我也注意到在中國當今的輿論環境中,知識分子要針對公共事件發表意見、展開公共討論變得更為困難。在評價劉擎這些文章時,我們一方面要兼顧他身處的環境,也應觀察他其他的專題寫作。

在寫於2015年的文章〈中國語境下的自由主義——潛力與困境〉中,劉擎強調隨著西方思想(包括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及其他)進入中國近百年,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多年後,平等主義、個體化的自我理解與個人自由的追求、多元主義及要求尊重對話等自由主義價值,已融入到中國社會當中。雖然當中不無爭論與逆反,但我們很難想像把這些追求完全從今天的中國社會中拿走。而劉擎也強調,自由主義內部的論爭,以及自由主義者與其他知識分子(如社會主義者、新儒家等)的討論,恰恰能為上述價值如何進一步實現提供充足的答案。收在《當世界席捲而來》、關於「新世界主義」的一些想法雖然尚待發展,但不失為劉擎在民族主義亂竄、大國崛起的背景下提出的思考與回應。

希望他不要因為突然火紅而忙壞自己,並繼續為健康的公共討論貢獻他的力量。

從知識份子到《奇葩說》星級導師,劉擎「走紅」之後

而正正是這意義下,劉擎的「走紅」讓我特別好奇。早兩年他出演了一個網絡平台的娛樂節目《奇葩說》當星級導師,讓他從學院走進更為公眾的視野當中,用大陸的說是「出圈」了,引起了很高的關注。2021年他在大陸出了四本書,除了《當世界席捲而來》的簡體版《2000年以來的西方》外,還有《紛爭的年代》(收入2003-2012年的年度回顧),《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及《劉擎西方思想現代講義》,而劉擎對上一次出專著則已是2013年的《中國有多特殊》了。在新出版的四本書中,《劉擎西方思想現代講義》最受歡迎,為社群網站豆瓣網的2021年度的十大高分圖書第6位、十大社科.紀實類圖書的第一位。豆瓣上已有超過16000名用戶標記讀過這書,並有近62000個用戶表示有興趣讀這書。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他這本書的內容是改寫自他放到網絡的西方思想史課程,而這些課程在網絡付費平台上已有上十萬計的下載量。

劉擎:《紛爭的年代:當代西方思想尋蹤(2003—2012)》(廣西師範大學,2013)
陳冠中:《北京零公里》(麥田,2020)

就中國知識分子身處的狀況,我總是想起在陳冠中去年出版的《北京零公里》中,開宗明義就借主角的口說:「意識到說了沒用但還不得不說、而且不停的說」;「永遠想着追求知識、永遠想着細說歷史、想着矯正世人的史觀、想着調整自己的三觀、直到熵耗散、神將減、筋疲力盡、但只要能量一旦有所補充、我立刻重啟、如自動巡航、奮力積累史材、發想著書立說,哪怕絕無出版機會、」劉擎的狀況比小說中的主角要好得多,尚有很多做公眾教育、介入社會、為大眾啟蒙的機會。希望他不要因為突然火紅而忙壞自己,並繼續為健康的公共討論貢獻他的力量。同時也希望這篇文章刊出時、華文讀者也已能讀到他就2021年撰寫的年度回顧吧。

《當世界席捲而來:在自由與民主的困局中,中國如何想像世界?當代西方思想編年考》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