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香港大學】陳祖為:教學點滴——老手的噩夢
1990 年加入港大時,89剛過,97還未到,人心動盪,香港出現移民潮。在這大環境下,我回港教書的決定是否明智,誰也說不準。當時我沒有預料到,竟然會在港大有做到退休的一天。
1990 年加入港大時,89剛過,97還未到,人心動盪,香港出現移民潮。在這大環境下,我回港教書的決定是否明智,誰也說不準。當時我沒有預料到,竟然會在港大有做到退休的一天。
每個城市都有故事,每一條街,每一小巷,每棟建築上的裂痕和搖搖欲墜的名牌,半開的垃圾筒旁環迴立體式般的悶臭和一地棕黃焦油凝結的煙蒂,都是街區的微觀。而反過來說,故事也像是城市,有它的巷弄、交通與規劃。我們可以把文字看成一張地圖……
2021年12月21日,由國立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等機構主辦的「超克『華人』:馬華文化主體的建構與制約」講座在線上進行。講座邀請了學者蘇穎欣,討論半世紀來華社從「發明傳統」、「去中國性」到「公民轉向」,說明其主體性論述的想像與制約,同時提出批判思考以華人身份作為主體的可能。
2021年10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發起、並展開了為時三日的「沈思」穆斯林影展,並邀請了多名導演、學者參與討論,反映出在不同社會、文化、政治脈絡下穆斯林世界所面對的問題。
外文系的歷史從何而來,教研傳統如何形成、經歷了什麼轉變,又為了什麼變化?具體而言,由史入文、貫通古今的教學方法怎麼開始的?外文學者如何溝通中外,為何進行比較?
執筆寫作「致讀者」之時,新變種Omicron正掀起又一波大規模流行,歐洲、美國、印度都進入前所未見的感染高峰,台灣也重現疫情。2022年大概不可能擺脫新冠的騷擾,所以不斷的關注與討論當是必要的。
由於離婚是一種有意識的決策形式,因此具有敘事結構,行為者通常嘗試以回顧的角度解釋自己或是當事對方的決策。愛的終結通常是在許多事件發生之後才會出現……
伊娃.易洛斯所著的這本書,是非常具有企圖心的大書。英文原書名直譯,題為「愛情的終結」,副標為「研究消極關係的社會學」;換言之,作者想解釋的主題是愛情消散的普遍現象……
在面臨突如其來的重大事件時,書寫記錄是人們常見的反應。COVID-19疫情爆發時,在武漢封城期間出現多部在社群媒體發表的「封城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