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香港大學】陳祖為:教學點滴——師生緣
所謂孔子的教學法,乃生命影響生命,需要在課堂以外長時間實踐。若沒有師生緣份,難以奏效。我帶着在中大所認識的(比較親切的)師生關係進港大,很快就碰壁。
所謂孔子的教學法,乃生命影響生命,需要在課堂以外長時間實踐。若沒有師生緣份,難以奏效。我帶着在中大所認識的(比較親切的)師生關係進港大,很快就碰壁。
陳健民不是革命者,他是被時代浪潮所推上前線的民主倡議人士,就其個性而言,他其實是讀書人與智識分子。也因此,陳健民從牢獄中寄出來的書簡讀起來,就像是他的讀書心得筆記。他在326天的牢獄之災中,讀了40本書……
2022年1月27日,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舉辦線上講座,請來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擔任講者,以「中國研究在台灣的未來」為題,討論了當前中國研究正面臨的不確定性,進而思考了在未來中國研究之中,台灣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坐牢這件事,陳健民有備而來。在港中大社會學系任教了25年的他,在2018年,給自己和學生設計了最後一學期的課程,這是一門新課:Leadership in Uncertain Era。…陳健民說,希望學生在亂世之中,能夠不被無力感支配,帶領自己在逆境中前行…
十五分鐘城市是一個細節,一個局部,它的考驗是要與整體連繫,讓整座城市變成一個有機且互相來往的裝置。其中,每個部分都閃閃發亮,精緻得如一隻機械手錶,行人的動向就像流淌著閃光的小河……
回顧近代史學史,歷史學作為一門發展數百年的現代學科,始終充滿著自我質疑,滿佈著各樣的「危機」。這些危機有些來自學術內部,譬如人文學科之間的競逐,或者像上世紀末來自後現代的質疑,直接挑戰史學研究的「真實」。有些危機則來自外部,質問這樣專注於過去的學問,到底有什麼實質的效用?
林照真在《假新聞政治:台灣選舉暗角的虛構與欺騙》一書中指出,理想上演算法是中性的,並且依賴邏輯做決定,一定不具有任何成見。軟體在處理不同的貼文時,也會在一切價值基礎上,做理性的選擇。不過,這些公司的演算法……
2022年3月2日,烏克蘭陷入戰火一週之際,Yalta European Strategy (YES)平台邀請了《黑土》、《暴政》著名作家提摩希 ‧ 史奈德與《人類大歷史》哈拉瑞等講者,以「烏克蘭危機與未來世界」為題,展開對於當今迫切局勢的討論。
2021年7月19日,我終於坐在往臺北的飛機上,那已經是我出獄1年4個月後的事情。在獄中我多麼渴望能離開香港去一個可以呼吸自由的地方,但為何遲遲未有成行? 獄中讀歷史小說《曾國藩》,說這位晚清大臣在中年以後得一高人點撥,勸他「莫從掀天揭地處著想,要在波平浪靜處安身」……
蘇格拉底通過哲學思辯,不斷向對話者提出問題,以幫助他們反思自己的想法。孔子與學生長期交往,因材施教,生命影響生命。香港這幅獨特的土地,讓我實踐中西哲人最古老的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