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我的香港大學】陳祖為:教學點滴——古老的教學法

文/陳祖為(前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優秀的老師多的是,但教學獎項只有少數,沒獲獎項絕對不代表什麼。我僥倖得過兩次。 一次是1992由學生會給的,是學生自由選舉產生。另一次是2015年學校當局給的,是校方邀請我申請。

學校給的那個,是全校最高層次的教學獎,需要遴選。遴選委員會由時任校長馬菲森主持,還有校內負責教學的副校長和高層人員、學生和老師代表、及一位從海外專程來港的專家,認真大陣仗。

我有兩位 role models:一位是蘇格拉底,另一位是孔子。前者通過哲學思辯,不斷向對話者提出問題,以幫助他們反思自己的想法。後者則與學生長期交往,因材施教,生命影響生命。

委員會邀約會面,要我介紹我的的教學理念、方法和貢獻。問題來了:我教書一向專注於內容,很少探究方法,可以說是隨心而行。近年學界流行創新教學,總要發明一些新方法,才能視作教學上的貢獻。在這方面,我是交白卷定了。

但這次會面,的確促使我反思多年來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手法,且有意想不到的意義。

回想起來,我教學一向重視在課堂內與學生作智性上的互動,在課堂外與學生交流,建立關係。當我嘗試總結經驗時,猛然發現,這根本就是古代哲者的教學方法。

為了煞有介事,我向委員會說,我有兩位 role models:一位是蘇格拉底,另一位是孔子。前者通過哲學思辯,不斷向對話者提出問題,以幫助他們反思自己的想法。後者則與學生長期交往,因材施教,生命影響生命。於是,我向委員會說,我有兩種教學方法,都是二千多年前的:the Socratic method and the Confucian method。

2016年,陳祖為獲香港大學頒發「長期服務獎」。相片來源:陳祖為提供。
2011年,陳祖為演講。相片來源:陳祖為 提供

我對中西古代哲學甚有興趣,而香港正是中西文化匯集之地,正適合實踐這兩種教學精神。

雖然有點巧立名目,叨了這兩位中西大哲的光,但我又確實受他們影響。

我在倫敦念政治哲學碩士時,曾寫過一篇關於蘇格拉底方法 (the elenchus)的論文;回港後研究先秦政治思想,最愛讀的典籍就是《論語》。我對中西古代哲學甚有興趣,而香港正是中西文化匯集之地,正適合實踐這兩種教學精神。

在西方的大學,用蘇格拉底的方法教學司空見慣,但絕少有課外的師生友誼。近年我在普林斯頓大學當客座教授,體會到(本科生的)師生關係確是 strictly functional,不會延伸到課堂以外。香港的大學,不單容許課堂內的自由思辯,還承載着傳統華人文化,提供了土壤孕育較為親切的師生關係。

如今看來,過去30年,就是這幅獨特的土地,這獨有的文化,讓我實踐最古老的教學法。

延伸閱讀:

【我的香港大學】陳祖為:告別港大
【我的香港大學】陳祖為: 教學點滴——初哥的第一課
【我的香港大學】陳祖為:教學點滴——老手的噩夢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