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姵吟:以海為眼的夏曼.藍波安,如何開拓文學與歷史想像?
2022年5月5日,香港科技大學創意寫作項目主辦「港臺名家系列講座」,邀請了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林姵吟擔任嘉賓,從海洋書寫著手,探討台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演變、以及……
2022年5月5日,香港科技大學創意寫作項目主辦「港臺名家系列講座」,邀請了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林姵吟擔任嘉賓,從海洋書寫著手,探討台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演變、以及……
2012年,林世煜曾受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蕭阿勤專訪,從初涉黨外運動、親歷不同年代的社會事件,談到對現世狀況的觀察與關懷。林世煜如何回顧臺灣的1980年代?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范宜如,在本文為讀者梳理了台港文學中人與動物的關係及動物在城市中的真實狀態。(本文摘選自《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
《誰是外來者》以德國與台灣兩地映照,探討在同一時期接收越南移民的兩個地方,各自有哪些不同的措施、政策,社會環境又是如何,並且試圖從中找到一個族群融合的理想方法…
廖志強、黃念欣、呂永佳,分別從80、90至10年後的香港流行曲談起,探討每個年代的流行音樂特性、時代影響與轉變過程。
面對有限的財政資源,有限的時間,社會大眾所能夠接受的痛苦門欄,而政治人物也敢於承擔政治成本內,臺灣沒有可能單獨長期抵抗中共傾舉國之力來犯。
2022年7月28日,《絣織紅縷:紅樓夢與乾隆的十三道陰影》新書分享會在敏隆講堂舉行。本書是馬以工教授細析《紅樓夢》與清史,再絣織雪芹與弘曆的一生謎團。
2022年9月,哈佛大學烏克蘭中心主任謝爾希.浦洛基的著作《烏克蘭》中譯本面世,其在書中深度剖析了這座「歐洲之門」兩千多年的歷史軌跡,並且從帝國大敘事的瓦礫堆中,挖掘出烏克蘭的複雜過往。
什麼是盛世?本場飛地台港對談沙龍「為盛世備忘」,邀請香港流行文化研究博士、《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的共同作者陳嘉銘,與台灣廣播人、知名樂評作家馬世芳 演講對談。
車諾比的災難讓烏克蘭覺醒了,讓人們開始思考諸如加盟共和國與中央的關係,和共產黨和民眾的關係等這些基本的問題,並促成了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多年死寂之後的第一場公共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