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文所安:讀其書如聆其人──「言說者」柯慶明
當我閱讀《中國文學的美感》,我聽到柯慶明在說話。我和他在某方面很像,我們在談論的時候從不讓對方一直說下去,其中一個會回應——質疑、補充、意見分歧,或將討論帶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向,那是對話的自然狀態。當我讀柯慶明的文章,我在心裡仍然一直這樣做著,但他……
當我閱讀《中國文學的美感》,我聽到柯慶明在說話。我和他在某方面很像,我們在談論的時候從不讓對方一直說下去,其中一個會回應——質疑、補充、意見分歧,或將討論帶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向,那是對話的自然狀態。當我讀柯慶明的文章,我在心裡仍然一直這樣做著,但他……
看起來不容許局外人侵犯的中國古典文學包覆著一層堅硬的外殼,柯慶明敲破了那一層硬殼,第一次把它帶到陽光下展示……柯慶明成功地將這精神實踐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上,……例如這本書的書名《中國文學的美感》——這是一本柯慶明試著以「美感」這一觀點去看中國文學的書。
李教授的《「國際傳播」國際化 》即由這樣的脈絡延伸,縱橫超過五十餘年;而後冷戰的全球化屬國際傳播研究新的篇章,九零年代後國際傳播研究分岐的論辯迄今……
「香噴噴。靠得住希望我香噴噴。那是1970年代的衛生棉廣告,……如果「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意思是希望我引人注意,那這則廣告傳達的訊息就自相矛盾了,女性衛生用品製造商最不希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就是引人注意,講白一點就是不能散發氣味,尤其是血的氣味。」——蘿絲.喬治《九品脫》
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家,無疑是一個由第三世界走上第一世界的成功故事。然而由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來看,現今的新加坡在先進國家之中是數一數二的高,也就是貧富差距極為懸殊。於是作者本書便對此提出了疑問,「唯才是用」制度是否在新加坡國內製造出了另一個第三世界?
陳健民不是革命者,他是被時代浪潮所推上前線的民主倡議人士,就其個性而言,他其實是讀書人與智識分子。也因此,陳健民從牢獄中寄出來的書簡讀起來,就像是他的讀書心得筆記。他在326天的牢獄之災中,讀了40本書……
坐牢這件事,陳健民有備而來。在港中大社會學系任教了25年的他,在2018年,給自己和學生設計了最後一學期的課程,這是一門新課:Leadership in Uncertain Era。…陳健民說,希望學生在亂世之中,能夠不被無力感支配,帶領自己在逆境中前行…
回顧近代史學史,歷史學作為一門發展數百年的現代學科,始終充滿著自我質疑,滿佈著各樣的「危機」。這些危機有些來自學術內部,譬如人文學科之間的競逐,或者像上世紀末來自後現代的質疑,直接挑戰史學研究的「真實」。有些危機則來自外部,質問這樣專注於過去的學問,到底有什麼實質的效用?
林照真在《假新聞政治:台灣選舉暗角的虛構與欺騙》一書中指出,理想上演算法是中性的,並且依賴邏輯做決定,一定不具有任何成見。軟體在處理不同的貼文時,也會在一切價值基礎上,做理性的選擇。不過,這些公司的演算法……
2021年7月19日,我終於坐在往臺北的飛機上,那已經是我出獄1年4個月後的事情。在獄中我多麼渴望能離開香港去一個可以呼吸自由的地方,但為何遲遲未有成行? 獄中讀歷史小說《曾國藩》,說這位晚清大臣在中年以後得一高人點撥,勸他「莫從掀天揭地處著想,要在波平浪靜處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