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Search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2025-05-13

Back
  • HOME
  • 思想策劃
    • 月度專題
      •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
    • 思想選書
    • 學人專訪
    • 重磅對話
  • 專題
    • 尋找李一冰
    • 敬悼林毓生
    • 夢回宋朝
    • 重讀余英時
    • 高陽誕辰百年
    • 烏克蘭之殤
    • 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
    • 更多專題…
  • 思潮
    • 評論
    • 趨勢
    • 文化
  • 歷史
    • 大寫史
    • 民間史
    • 學門史
  • 專欄
    • 學術講座搖滾區
    • 聯經書訊
    • 《思想》雜誌
    • 思想音樂
    • 哲學軌跡 | 曾瑞明
    • 我的香港大學 | 陳祖為
    • 中途下車 | 沐羽
    • 鴨巴甸讀書札記 | sf
    • 美好年代 | 林雪虹
    • 這麼近,那麼遠 | 朴鮮姬
    • 思想部落客
    • 四季書評
  • 活動
    • 林載爵:以書會友,再次乾杯《酒党党魁經眼錄》1/8
    • 新書分享
    • 過往活動
首頁 > 思潮 > 文化 > 第 7 頁

「哈佛因你而成為一所更好的大學」——敬悼圖書館家吳文津

王婉迪

他非常注重事實的嚴謹和表述的精確,也許這是圖書館學家的特點,也許正是因為他這種一絲不苟和實事求是的性格,所以才特別適合圖書館工作。

閱讀更多...

余英時:動手動腳找東西——前哈佛燕京圖書館長吳文津的獨特精神

余英時

2022年8月11日,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發佈訃告,著名圖書館家、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第二任館長吳文津先生(Eugene Wu)在美國加州離世,享壽100歲。

閱讀更多...

范耀宸:「無障礙空間」情感下的消極關係——讀《為什麼不愛了》

范耀宸

研究「愛情中的曖昧關係」的范耀宸讀畢伊娃.易洛斯《為什麼不愛了》一書後,撰寫了深入的書評,探索親密關係不確定且難以預測的特性,也再思考——真愛,還會有嗎?

閱讀更多...

楊儒賓:渡海後的臺靜農先生

楊儒賓

臺大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不知凡幾,在學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如果有人作民意調查,問臺大中文系最重要的人,或是對該系最有貢獻的人,臺靜農三個字應該會脫穎而出…

閱讀更多...

楊儒賓:情感、知識與家國,影響我生命的十本書

楊儒賓

最近幾年對於儒家傳統與當代處境的思考可以說是對自己生命底蘊的一番告白,希望不忘初心,但知識稍有增進。本展所列的這些書都是既有溫度也有厚度的著作,他們的情感的書寫中……

閱讀更多...

專訪楊儒賓(二之二):做不討好的研究,追尋更廣闊的歷史時空

轉載文章

楊儒賓不禁發出感嘆,類似的話在《1949禮讚》也屢次提到:「台灣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1949,1949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1949之於新台灣,則是文化的意義。」

閱讀更多...

【鴨巴甸讀書札記】聽得見這城市——讀《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香港樂壇變奏》

sf

惟在這身份政治的硬殼下面,我們也不應忘掉混雜與多元的重要性。為近年香港樂壇帶來活水的,除了「本土」以外,還有像波多野裕介這樣的外國人,也有……

閱讀更多...

專訪楊儒賓(二之一):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民國作為一種精神力量

轉載文章

2019年10月,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與楊儒賓進行專訪,探討了晚明與現代性、中華民國、辛亥革命、五四運動、1949、台灣的民主工程與儒家,並論及其思考理路與治學經驗。

閱讀更多...

一代知識人的視野、心願與胸襟——讀林道群《青山亂叠》

轉載文章

2020年,林道群出版了自己撰寫的書作《青山亂叠:書和人和事》,談其作為出版人的見聞與感想,也讓讀者看見一個出版時代的縮影。

閱讀更多...

【森鷗外逝世百年】鄭清茂:超越東西方對立,從容漫步的文學異端

鄭清茂

其中的《澀江抽齋》公認是鷗外一生的代表傑作。鷗外身為明治大正年間的官僚文人,表面上為日本「文明開化」啟蒙運動的先驅;而在另一方面,卻隨著年齡的增加,反而……

閱讀更多...
« 上一頁 頁面1 頁面2 頁面3 頁面4 頁面5 頁面6 頁面7 頁面8 下一頁 »
「哈佛因你而成為一所更好的大學」——敬悼圖書館家吳文津
王婉迪
余英時:動手動腳找東西——前哈佛燕京圖書館長吳文津的獨特精神
余英時
范耀宸:「無障礙空間」情感下的消極關係——讀《為什麼不愛了》
范耀宸
楊儒賓:渡海後的臺靜農先生
楊儒賓
楊儒賓:情感、知識與家國,影響我生命的十本書
楊儒賓
專訪楊儒賓(二之二):做不討好的研究,追尋更廣闊的歷史時空
轉載文章
【鴨巴甸讀書札記】聽得見這城市——讀《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香港樂壇變奏》
sf
專訪楊儒賓(二之一):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民國作為一種精神力量
轉載文章
一代知識人的視野、心願與胸襟——讀林道群《青山亂叠》
轉載文章
【森鷗外逝世百年】鄭清茂:超越東西方對立,從容漫步的文學異端
鄭清茂
« 上一頁 下一頁 »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聯經出版 @ 2023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