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Search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2025-05-13

Back
  • HOME
  • 思想策劃
    • 月度專題
      •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
    • 思想選書
    • 學人專訪
    • 重磅對話
  • 專題
    • 尋找李一冰
    • 敬悼林毓生
    • 夢回宋朝
    • 重讀余英時
    • 高陽誕辰百年
    • 烏克蘭之殤
    • 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
    • 更多專題…
  • 思潮
    • 評論
    • 趨勢
    • 文化
  • 歷史
    • 大寫史
    • 民間史
    • 學門史
  • 專欄
    • 學術講座搖滾區
    • 聯經書訊
    • 《思想》雜誌
    • 思想音樂
    • 哲學軌跡 | 曾瑞明
    • 我的香港大學 | 陳祖為
    • 中途下車 | 沐羽
    • 鴨巴甸讀書札記 | sf
    • 美好年代 | 林雪虹
    • 這麼近,那麼遠 | 朴鮮姬
    • 思想部落客
    • 四季書評
  • 活動
    • 林載爵:以書會友,再次乾杯《酒党党魁經眼錄》1/8
    • 新書分享
    • 過往活動
首頁 > 思潮 > 文化 > 第 5 頁

【鴨巴甸讀書札記】來自過去的時間囊:《一道門》與變幻中的香港

sf

《一道門》收入的文章,有一半曾刊於被拉人封艇前的《蘋果日報》專欄「無腔曲」,另一半則寫於《蘋果》封舖之後,整本書加起來宛如大劫難前後的側寫記錄…

閱讀更多...

潘源良×鍾永豐:只有繼續寫下去,才會看到改變的可能

轉載文章

飛地活動【香港來的風】來到第三場,請到香港著名作詞人潘源良老師以及台灣金曲獎最佳作詞人鍾永豐老師跟我們分享廣東話以及客家話填詞彼此的特色與困境。

閱讀更多...

許紀霖:如何匡救現代文明的困難——導讀許倬雲《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許紀霖

許倬雲先生是中國史研究的大家,他的西周史、春秋戰國與漢代的社會史研究獨步天下,但影響更大的是他打通中西、縱觀古今的通史研究。大師寫專著不難,但大師寫小書,卻沒有幾位能夠做到。

閱讀更多...

李怡:我手寫我心,悲觀而積極——《失敗者回憶錄》題記

李怡

對人類社會了解越多,對人性知道得越多,就越是不能樂觀。但悲觀不等於要消極。以寫作為終身志業的人,必須忠實於自己心中所想、所信奉的價值觀,我手寫我心,才對得起自己從事的工作。

閱讀更多...

胡又天:香港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歌——素人講古與學術研究(二之二)

胡又天

香港在1974年「新派粵語流行曲」崛起之前的音樂風景(Soundscape,或譯「音境」)是怎樣的?台灣應該很少人知道,至少我是從來沒在台灣的書刊上看人談過。

閱讀更多...

胡又天:香港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歌——從黃霑到林夕的詞人自述(二之一)

胡又天

香港粵語流行歌曲對台灣人來說不算陌生,但若問你是否瞭解香港人自己怎麼看待粵語歌、如何講述粵語流行曲的歷史、有哪些相關著作,知道的大概就很少了。

閱讀更多...

【哲學軌跡】曾瑞明:不是每個哲學家都能寫的自由故事——讀Free: Coming of Age at the End of History

曾瑞明

讀這本由女性政治哲學家萊·以彼(Lea Ypi)所著的Free: Coming of Age at the End of History (2021年出版)就給我一種很奇異的感覺。

閱讀更多...

范宜如:共生的時空——城市、人與動物

范宜如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范宜如,在本文為讀者梳理了台港文學中人與動物的關係及動物在城市中的真實狀態。(本文摘選自《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

閱讀更多...

阿蘇卡:讀《誰是外來者》想像台灣未來:我們成為一個多元社會了嗎?

阿蘇卡

《誰是外來者》以德國與台灣兩地映照,探討在同一時期接收越南移民的兩個地方,各自有哪些不同的措施、政策,社會環境又是如何,並且試圖從中找到一個族群融合的理想方法…

閱讀更多...

張小虹:歷史的左手——讀楊儒賓《多少蓬萊舊事》

張小虹

如果右手寫論文,左手就寫散文;如果右手寫亮處,左手就寫隙影;如果右手寫經世治國,左手就寫茶餘飯後吧。右手左手從來不是二元對立,亦無高下判別⋯⋯

閱讀更多...
« 上一頁 頁面1 頁面2 頁面3 頁面4 頁面5 頁面6 頁面7 頁面8 下一頁 »
【鴨巴甸讀書札記】來自過去的時間囊:《一道門》與變幻中的香港
sf
潘源良×鍾永豐:只有繼續寫下去,才會看到改變的可能
轉載文章
許紀霖:如何匡救現代文明的困難——導讀許倬雲《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許紀霖
李怡:我手寫我心,悲觀而積極——《失敗者回憶錄》題記
李怡
胡又天:香港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歌——素人講古與學術研究(二之二)
胡又天
胡又天:香港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歌——從黃霑到林夕的詞人自述(二之一)
胡又天
【哲學軌跡】曾瑞明:不是每個哲學家都能寫的自由故事——讀Free: Coming of Age at the End of History
曾瑞明
范宜如:共生的時空——城市、人與動物
范宜如
阿蘇卡:讀《誰是外來者》想像台灣未來:我們成為一個多元社會了嗎?
阿蘇卡
張小虹:歷史的左手——讀楊儒賓《多少蓬萊舊事》
張小虹
« 上一頁 下一頁 »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聯經出版 @ 2023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