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寧:從反省到跨越,如何重新思考「中華文化」?——讀《帝國與文明》
陳康寧為《帝國與文明: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撰評,與讀者一同思考帝國、殖民與文明和思想的發展之間,有著怎樣的辯證互動關係。
陳康寧為《帝國與文明: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撰評,與讀者一同思考帝國、殖民與文明和思想的發展之間,有著怎樣的辯證互動關係。
2022年聯經出版了著名歷史學者Peter Frankopan的作品《十字軍首役》,這本書挑戰了近千年來,學術界對十字軍首役歷史的表述與研究成果……
這是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與總編輯涂豐恩總編輯,第一次同台討論中國史書寫的歷史發展,分享他們求學階段所閱讀的中國通史作品。這兩位不同世代歷史學習者的閱讀歷程……
楊儒賓不禁發出感嘆,類似的話在《1949禮讚》也屢次提到:「台灣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1949,1949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1949之於新台灣,則是文化的意義。」
2019年10月,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與楊儒賓進行專訪,探討了晚明與現代性、中華民國、辛亥革命、五四運動、1949、台灣的民主工程與儒家,並論及其思考理路與治學經驗。
2006年蔣介石日記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開放,震動了全球中國研究學界。蔣日記為認識20世紀中國打開了一扇門,許多撲朔迷離、真相未明的歷史事件終獲理解的脈絡…
在《農村土地改革與工業化》出世後,土地改革,這一座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繞不過去的路標,瞿宛文十餘年來的紮實研究,可以此書作為暫時的句點,替這座路標做了歷史性的考察與書寫……
2022年4月27日,北大文研舉辦講座,邀請了台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特邀訪問教授王明珂,以「走向文明的歷程——原初社群觀點與假說」為題展開演講。
2022年6月24日,被譽為「律師的良心」的中國律師張思之與世長辭,享壽95歲。作為1949年後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經歷了諸多波折,其從業生涯間就曾面對三反五反、反胡風、肅反等等政治運動,「六四」後……
孟樊、楊宗翰合著的《台灣新詩史》面世;全書將新詩史劃分為七大時期,並採取「文本主義」的史觀,破除「迷思」,力求將詩史回歸到詩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