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義玲:一個失敗屈辱的人還能怎樣活下來——導讀廖鴻基《最後的海上獵人》

承擔臺灣海洋作家使命,廖鴻基波光水影般的書寫,以幾乎一年一本的定量出版,早為讀者的眼目擴延出一方浩瀚深海。二〇二一年,蓄積了海潮浪湧的能量,廖鴻基再度回到寫作出發點的討海人沿岸,以靜謐之筆拍出一摺驚潮湧浪,近三十年前《討海人》的「少年家」竟再度走到我們面前……

閱讀更多...

廖鴻基:致沒有海明威與德布西的台灣海

《最後的海上獵人》是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並不是從小喜歡寫作,也不是文藝青年,開始寫作是因為三十歲後出海捕魚,看見海、看見魚、看見漁人,看見不同於陸地上的種種風景,有所感觸和感動,才試著將海上漁撈生活的點滴寫成文章。

閱讀更多...

【美好年代】林雪虹:粉紅圓舞曲

在廣場舞盛行以前,這裡的女人跳的是交誼舞。男人也跳,他們牽著女人的手,挽著她們的腰,和她們一起在公園的樹蔭下扭呀扭,轉呀轉。我的房東吳阿姨每天晚上都在北土城公園跳舞。她的房子就在公園後面,從公園的最深處沿著斜坡走到盡頭就能看見。

閱讀更多...

江雪:我的西安封城十日誌

12月22日下午,西安封城令宣布當天。我悶著頭在南郊的家裡編稿子,隱約感覺到疫情變得嚴重。家門口的一些餐館幾天前就被貼了封條,門口的便利店前一天已不再接快遞,生活開始不方便。三點多,朋友隨喜微信留言,說還是去買些菜吧,儲備一些食物,馬上超市都要關門了。

閱讀更多...

宋怡慧:飲酒作詩的癖與癮——在文、理科腦躍遷中讀《文豪酒癮診斷書》

你知道嗎?「六一八六一一」是最早勸人節制飲酒的密碼。你知道嗎?未成年的李清照就涉足酒國,喝起酒來一點都不輸男性儔輩。《文豪酒癮診斷書》書中一一劇透你不知的文豪與酒的愛恨情仇。斜槓醫師廖泊喬在書中跨界歷史、文學、科學、醫學等領域,他和讀者邊談文豪酒詩、邊論酒癮害人匪淺……

閱讀更多...

別讓緬懷八十年代限制我們的今天——「稍息:八十年代非日常的日常」座談紀要

「八十年代」在中國的當代話語中,是頗具特殊性甚至符號意義的。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尤其是經歷了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終結了「以階級鬥爭為綱」並明確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及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改革開放」新政策——開啟了與過往的中國相異的八十年代。

閱讀更多...

李仁淵:歷史不止王朝更替——從基層看前現代的民間策略(二之二)

《被統治的藝術》中的種種策略或許可以用「陽奉陰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來標誌,或者說以「玩國家」這樣有趣的說法來概括。不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可以迅速點出一些重點來,卻有讓人誤會僅止於此的可能。本書討論的種種日常政治與民間策略不僅是呈現人類行為的常態,而更有歷史性的思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