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巴甸讀書札記】在充滿變數的時代,學習與植物打交道——周思中的香港耕種實踐
這本書不是關於誰的個人故事,而是把包括作者在內的香港菜園農夫們放回一個更大的社群網絡以及歷史時間線上,立體地展示他們的故事。
這本書不是關於誰的個人故事,而是把包括作者在內的香港菜園農夫們放回一個更大的社群網絡以及歷史時間線上,立體地展示他們的故事。
這是我第二次讀鄒芷茵的《食字餐桌》了,讀著讀著,想起了好多遠方的好友。…會讓我想起那麼多遠方的新朋舊友,是因為鄒芷茵在書中寫了太多關於香港的味道。
去年因為在媒體上讀到好幾篇《南歸貨車:新界西短篇故事集》的作者王証恆的訪問,引起了我對此書的興趣。除了……
讀完《當世界席捲而來》後我把這本厚厚的書掩上,感受著書的重量,以及在心中留下的震盪與迴響。這本書收錄了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劉擎教授自2003年每年一度的重量級文章,十八篇文章加起來數十萬字,記載了這位知識份子對西方的持續觀察與思考,並為華文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記錄與財富。
郭于華老師為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多年來關心中國的社會轉型、農民工狀況與權益、城鄉關係、農村演變、城市居民維權行動等,廣受關注的作品包括《傾聽底層》、《受苦人的講述:驥村歷史與一種文明的邏輯》等。近年郭老師的著作不多……
《好好地走:紓緩治療護士手記》便是這脈絡下、作者安姑娘與編者陳曉蕾的結晶作品。安姑娘是名資深的紓緩治療科的護士,書中收入的13萬字內容便是她於《大人》雜誌上的專欄文章結集。
2021年7月,香港的大小書店迎來了一本名為《書店有時》的小書。這書封面風格清新,設計洋溢著一種文青的感覺,一不留神還真會讓人以為它是那些介紹自製皮具、精品咖啡的潮流書籍。如果有人拿著這本書在咖啡店裡拍照打卡放上IG,肯定是絕無違和感的。
2021年2月,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團隊引用了杜甫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典故,透過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了《西環邨:風雨不動安如山》。10月時,香港政府宣佈即將清拆重建已有六十年歷史的西環邨。這是巧合還是嘲諷?
這一本書另僻蹊徑,以「公共」、「民娛」、「商業」、「工業」、「宗教」五個分類,在各分類中再各介紹五個現代主義建築。初讀時我有點把握不到作者選取案例的原則,因為有些相當經典的現代主義建築如香港大會堂、海運大廈、華富邨等並沒入選,反而一些名不經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