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戰數》:「微型」戰爭年代,我們如何能克敵制勝?
在「衝突時代的韌性生活指南——臺灣人如何有勝算」主題書展中,羅列了數冊「戰場行動守則」,其中亦包括了《關鍵戰術》中對於現代微型戰爭的觀察以及應對方法。
在「衝突時代的韌性生活指南——臺灣人如何有勝算」主題書展中,羅列了數冊「戰場行動守則」,其中亦包括了《關鍵戰術》中對於現代微型戰爭的觀察以及應對方法。
我們永遠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希望贏得勝利,更要有韌性、層次、創意地去找到方法,這就是不對稱戰略的本質,不只在戰場上如此,在人生中也是如此。
許多人都知道教宗烏爾班二世發表了史上最成功的動員演講;十字軍經歷千辛萬苦攻下聖城耶路撒冷…讀《十字軍首役》前,我其實蠻好奇:到底要怎麼別開生面呢?
2022年5月19日,四位學者在Berkeley Blog刊發公開信,回應了美國語言學家Noam Chomsky在接受雜誌訪談時、就俄烏戰爭提出的觀點。指出當中7點典型錯誤,並呼籲……
一位烏克蘭老婦人,面對俄羅斯士兵時,將一把向日葵種籽塞進士兵的口袋中,並說:「當你們都死在這裡的時候,至少烏克蘭土地上還能長出向日葵來。」
2022年3月20日,一位叫康斯坦丁 · 奧爾梅佐夫(Konstantin Olmezov)的數學家自殺身亡。這位數學家來自烏克蘭,在俄羅斯求學。
十多年前,曾經感覺自己屬於俄羅斯文化認同裡的人,如今全都強烈地以烏克蘭人的身份為榮。他們或許會說着俄羅斯語,或許會走進俄羅斯式的東正教教堂參加敬拜,然而,他們知道,自己是烏克蘭人。贏得人心的戰爭,俄羅斯早已失敗。
2022年3月2日,烏克蘭陷入戰火一週之際,Yalta European Strategy (YES)平台邀請了《黑土》、《暴政》著名作家提摩希 ‧ 史奈德與《人類大歷史》哈拉瑞等講者,以「烏克蘭危機與未來世界」為題,展開對於當今迫切局勢的討論。
「傻瓜們的反帝國主義」意味着,人們對俄羅斯的行動視而不見。我在炮火下的基輔寫下這些字。直到最後一分鐘,我都希望俄軍不會發動全面入侵。現在,我只能感謝那些向美國情報部門洩露信息的人。
處於今日烏克蘭危機核心的,是關乎歷史與人類本質的一個基本問題:改變是否可能?人類能否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還是歷史只會永無休止地輪迴,而人類終究注定要重演過去的悲劇,除了舞台的陳設,什麼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