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關鍵戰數》:「微型」戰爭年代,我們如何能克敵制勝?

編按:臺灣與戰爭的距離,比你我想像的要近。裴洛西訪台後,臺海局勢進一步繃緊,中國在臺灣海、空領域進行多日軍演。儘管臺灣民眾生活在戰爭的威脅之中,然而面對局勢變化,我們還是不禁會想——戰爭是否會來臨?在思想空間與聯經書房共同策劃「衝突時代的韌性生活指南——臺灣人如何有勝算」主題書展中,羅列了數冊「戰場行動守則」,其中亦包括了《關鍵戰術》中對於現代微型戰爭的觀察以及應對方法。(本文摘自《關鍵戰數:當代衝突的資訊革命,大數據分析如何左右戰局》前言,標題為編者擬。)

為什麼此刻閱讀本書是重要的?

溺亡於地中海岸邊的男孩、奈及利亞森林區域被武裝分子綁架的女學童、伊拉克市集橫屍的民眾、週六下午在摩加迪沙(Mogadishu)遭殺害的350餘名無辜平民、雙子星高樓崩塌時竄入天際的猛烈黑煙。上述影像已經成為我們的集體經驗,象徵著當代戰事對我們的直接或間接影響。

「微型」戰爭或是區域型戰爭(intrastate wars)所創造出的死亡人數相當驚人。根據媒體報導,敘利亞7年內戰已奪走40萬條人命;索馬利亞的漫長內戰造成50萬人犧牲殞落;近年爆發的葉門衝突事件造成1萬餘人死亡;阿富汗與伊拉克持續動亂;而印度、馬利、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南蘇丹與其他眾多國家亦時有叛亂事件。

死亡人數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叛亂衝突事件導致經濟發展遲緩,讓世代陷入貧窮之中,[1] 即使在戰爭後,長期惡化的國民健康狀況也很難迅速恢復。[2] 當我們思考當代世界在「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亦簡稱Daesh、IS、ISIS與ISIL)與其他戰鬥人員所採用的殘酷手段下,難民所經歷的漫長不幸遭遇、境內流離無所的人民,以及自地區衝突升級成全球恐怖主義事件所帶來的全球性危機,戰爭所帶來的代價實在一言難盡。

那麼,小型戰爭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又能如何減少傷害?

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區域衝突的內在運作模式。這也是本書的研究重點。微型戰爭的邏輯與國與國間的戰事機制不同。這點至關重要,因為每當我們直覺地將國際戰事策略應用在區域戰爭時,往往遭致失敗。我們將在本書中仔細檢視目前兩者間的差異性,但是在此之前,必須先思考這數十年間,軍事行動模式上的徹底轉變。

現今戰區的武器與監視科技的實力差距,早已較克魯拉克的時代更為懸殊。在此書撰寫的當下,伊斯蘭國擁有火力強大的攻擊步槍、可自空中投擲手榴彈的戰鬥用無人機、反坦克導彈以及大型彈藥庫……

區域型戰爭的興起

圖0.1顯示自越戰後全球衝突的數目與其影響。左圖標示了衝突造成的死亡數值,右圖則記錄衝突爆發的數量。在當前時代,內戰遠較國際戰事來得頻繁,而前者的成本也更形龐大。在右圖中,我們可以見到過去10年來國際戰爭的數目遠低於5,甚至趨近於0。然而,內戰的數目則在1990年代初期時攀升到50場之譜,接著則消退至與1960年代相當的數量,而至2005年時又再度攀升。

圖0.1。1975年來的衝突趨勢,左圖顯示每年國際與國內戰事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右圖則顯示每年死亡人數至少超過25名以上的衝突事件。資料取自UCDP/PRIO Armed Conflict Dataset (Marie Allansson, Erik Melander, and Lotta Themnér, “Organized Violence, 1989-2016,”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54, no. 4 [2017]: 574-87)。

克利斯汀.葛列斯坦(Kristian S. Gleditsch)與麥可.沃德(Michael D. Ward)將國際戰爭定義為交戰雙方皆有國家級武力或微型國家(microstates)(例如:東加)參與的戰事,請見兩人文章:Kristian S. Gleditsch and Michael D. Ward, “A Revised List of Independent States since the Congress of Vienna,”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25, no. 4 (1999): 393-413。國內衝突則為交戰雙方都無國家政府或聯盟政府參與的軍事事件。

區域型戰爭的本質也不斷轉變。在冷戰期間,區域型戰爭多半是受到對立的超級強權控制及策動的地方政府與叛亂分子間的代理人戰爭(proxy wars),極端暴力的代理人戰爭造成漫無邊際的傷亡。1990年代為代理人戰爭的高峰期,但由於兩方軍事力量多半相當(同樣薄弱),因此傷亡數目並不顯著。但是在接下來的10年內,非洲與利比亞(1989至2003年)陷入恐怖的長期內戰狀態,死亡人數急速攀升,利比亞內戰更造成全國6%人口的大規模死亡,以及25%人口的顛沛流離。[3] 伊拉克、敘利亞、葉門與阿富汗戰事造成2005年衝突事件死亡人數的高點。上述衝突背後的軍事力量極端不平衡,地方政府在科技發達的盟軍支援下,清剿武裝能力極弱的叛亂分子。

在圖0.2中,我們可以看見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及其他西方勢力長期不斷地介入區域性衝突。雖然新的干預數字不斷轉變(大約每年2至3起),但是右圖顯示在現有衝突未解決的情況下,總衝突數字不斷往上累積。許多國家境內衝突紛起,好比印度中央地帶的納薩爾派(Naxalite)武裝反抗事件,以及東北印度區域的宗教分離主義者運動,而巴基斯坦的聯邦直轄部落區域(Federally Administered Tribal Areas)則是自2000年中開始戰火就延燒無邊。

圖0.2。1975年以來,由美國與北約進行的境外軍事干預。左圖表示每年新發起的軍事干預行動(包含美國單獨進行或參與其中的海外軍事干預行動)右圖表示每年進行中的軍事干預行動(衝突時間有部分涵蓋當年度即列入計算),資料皆取自國際軍事干預資料庫(IMI data)(Jeffrey Pickering and Emizet F. Kisangani, “The International Military Intervention Dataset: An Updated Resource for Conflict Scholars,”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46, no. 4 [2009]: 589−99)。

自1990年代開始,聯合國即針對越演越烈的全球內戰現象展開新的維和行動。舉例來說,1989至1994年間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發動了至少20次的全新行動計畫,將維和部隊人力總數從1.1萬名拉升至7.5萬名。[4] 聯合國的部署行動持續擴張,至2017年6月為止,全球已至少部署11萬1,200名軍事人員。[5] 

1990年代末期以來,美國軍隊頻繁干預索馬利亞與南斯拉夫內戰,當時的海軍陸戰隊指揮官查爾斯.克魯拉克將軍(General Charles C. Krulak),曾經揭示美國軍事行動早已大幅改變策略觀點。

上一秒我們的士兵可能在分配食物與衣服給難民、提供人道援助;下一秒鐘又在兩交戰部落裡進行維和行動;過沒多久,士兵們可能又現身在另一處高危險性的中級戰場……這些行動可能都在短短一天內、一個城市的三個不同區域發生,因此我們稱此為「三街區戰鬥」(Three Block War)。[6]

克魯拉克預測人口自然增長率與全球化將促使不同種族、階級與民族團體在侷促的城市裡爆發衝突,而最終美軍將介入干預。[7]

克魯拉克準確預測了三街區戰鬥的興起,以及外國勢力介入內戰的必要,美軍稱此為「全方位作戰」(full spectrum operations)。由於沒有任何勢均力敵的國家能挑戰西方世界在全球的布局,因此美軍與其他西方勢力將會在可預期的未來裡持續動員上述軍事活動。現今戰區的武器與監視科技的實力差距,早已較克魯拉克的時代更為懸殊。在此書撰寫的當下,伊斯蘭國擁有火力強大的攻擊步槍、可自空中投擲手榴彈的戰鬥用無人機、反坦克導彈以及大型彈藥庫。[8] 但是相對於敵軍所擁有的空權、衛星導彈、遠距離導彈無人機以及間諜衛星,兩者間的勢力差距深刻到不可言喻。[9] 

由於常規戰爭已經失去主流位置,接下來的幾章裡,我們會看到軍事實力較為遜色的游擊隊戰爭運用具備可持續性的多種策略模式,依賴地方民眾的支持與保護能力,延續組織活動。

政府是否有能力取得與運用資訊,將成為擊退或弭平地方叛亂的關鍵因素。舉例來說,阿爾及利亞內戰時,政府運用資訊滲透伊斯蘭叛亂團體,破壞其暴力戰略,最後贏得勝利。印度與尼泊爾政府都運用平民提供的情報,弭平地方毛派分子的武裝叛亂。2011年北約組織在利比亞的行動,與2013年法國軍隊主導的馬利軍事干預行動,都透過吸取地方情報,有效地運用自身軍事優勢,鎖定敵軍行動。

我們必須更深入了解叛亂的形成方式、成員招募、組織動機、資金來源、叛軍如何與其躲藏的社區居民互動,以及我們如何能克敵制勝。

微型戰爭的全球性影響

雖然我們很容易將上述戰事化約為遙遠國境內的恐怖災難,但是在今日,內戰所帶來的影響早已遠遠超過其地理邊界。首先,戰鬥行動往往可以在瞬間跳躍擴展至鄰近領土,並造成鄰國的暴力衝突與動盪,好比博科聖地組織(Boco Haram)在查德與喀麥隆所造成的傷害。

再來,地方叛亂可能醞釀成對遙遠國家的恐怖攻擊。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我們可以先回想巴黎所遭受的動亂:1990年伊斯蘭武裝組織(Groupe Islamique Arm)策動的巴黎地鐵炸彈案,造成數百名乘客的死亡,當時該組織亦在阿爾及利亞煽動叛亂;2015年11月12日伊斯蘭國的恐怖攻擊,當晚造成130人死亡。近年來地方性衝突相當普遍,叛亂分子往往運用政府低度管制的區域進行組織與訓練,孵化恐怖主義行動。當非隸屬於政府的恐怖分子控制特定區域時,由於缺乏穩定的實質性政治責任,因此難以施加威嚇與懲罰。

第三,叛亂事件為恐怖分子組織製造了網路連結的機會,好比蓋達組織的連結,並謀劃九一一攻擊事件。

第四,在主權國家境內的無政府區域內,有可能存在著比恐怖主義更劇烈的威脅,好比阿富汗與墨西哥的毒品販賣、人口販賣,以及利比亞內戰後,崩塌的醫療體系導致傳染性疾症伊波拉病毒的興起。

最後,小型戰爭往往有醞釀成大型戰爭的潛在可能,當強權國家介入區域戰爭中的任一方時,內戰有可能演變為跨國際戰爭。舉例來說,目前的葉門內戰很有可能會升級為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兩國之間的戰爭。

基於上述的種種原因,我們必須更深入了解叛亂的形成方式、成員招募、組織動機、資金來源、叛軍如何與其躲藏的社區居民互動,以及我們如何能克敵制勝。

[1]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1: Conflict,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011)。此外,一份2017年的世界銀行報告如此地描述敘利亞戰爭:「自2011至2016年年底為止,估計至少造成敘利亞國內生產總值2,260億美元的損失,相當於2010年敘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的4倍。World Bank, The Toll of Wa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of the Conflict in Syria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017).。

[2] 一份研究指出,在1991至1997年戰爭期間所直接造成的死亡與殘疾數字,與戰爭結束後1999年單年中所發生的間接死亡與殘疾數字相當;引自Hazem Adam Ghobarah, Paul Huth, and Bruce Russett, “Civil Wars Kill and Maim People−Long after the Shooting Stop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7, no. 2 (2003): 189−202。

[3] “Liberia Country Profile,” BBC News, 30 June 2015,資訊查詢日期:2015年11月6日。

[4]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Post Cold War Surge,”,http://www.un.org/en/peacekeeping/operations/surge.shtml,資料查詢日期:2015年11月6日。

[5]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act Sheet as of 30 June 2017,http://www.un.org/en/peace keeping/resources/statistics/factsheet.shtml,資料查詢日期:2017年8月9日。

[6] Charles C. Krulak, transcript of “The Three Block War: Fighting in Urban Areas,” draft remarks for the National Press Club, 10 October 1997, quoted in James E. zepesy, “The Strategic Corporal and the Emerging Battlefield: The Nexus between the USMC’s Three Block War Concept and Network Centric Warfare” (master’s thesis, 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 2005), 5。

[7] Charles C. Krulak, “The Strategic Corporal: Leadership in the Three Block War,” Marines Magazine, January 1999,資料查詢日期:2015年11月6日。

[8] C.J.Chivers, “Where the Islamic State Gets Its Weapons,”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27 April 2015;http://www.nytimes.com/2015/04/27/magazine/where-the-islamic-state-gets-its -weapons.html?_r=0,資料查詢日期:2015年12月9日;“What Weapons Does Islamic State Have?” CNN, 8 December 201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sIBAChh6nc,資料查詢日期:2015年12月10日。

[9] 例如參見“Islamic State Crisis: Coalition Weaponry,” BBC News, 3 December 2015;http:// www.bbc.co.uk/news/uk-29349918,資料查詢日期:2015年12月9日;David Stupples, “How Syria Is Becoming a Test Bed for High-Tech Weapons of Electronic Warfare,” The Conversation, 8 October 2015;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syria-is-becoming-a-test-bed-for-high-tech-weapons-of-electronic-warfare-48779,資料查詢日期:2015年12月10日。

◖書展資訊◗

【主題書展|衝突時代的韌性生活指南:臺灣人如何有勝算?】

展出地點:聯經書房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4號1樓、B1,台大正門斜對面、懷恩堂旁,近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
參觀時間:周一至周五 11:00-20:00;周六、周日 12:00-21:00

延伸閱讀:

| 閱讀推薦 |

伊萊.博曼 等:《關鍵戰數:當代衝突的資訊革命,大數據分析如何左右戰局》

- 購書去 -

| 新書速遞 |

李喜明:《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