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思想選書】衝突時代的韌性生活指南——臺灣人如何有勝算?

策展前言

臺灣與戰爭的距離,比你我想像的要近。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震驚國際。戰火的煙硝吹向地球的另一端,各大媒體紛紛刊出「下一個會是臺灣嗎?」為題的報導,然而臺灣民眾處「驚」不變、見怪不怪,很快又投身日常。

2022年8月2日,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到訪臺灣,該行程亦為美國眾議院訪問團亞洲之行的其中一站。裴洛西訪台後,臺海局勢進一步繃緊,中國在臺灣海、空領域進行多日軍演。儘管臺灣民眾生活在戰爭的威脅之中,然而面對局勢變化,我們還是不禁會想——戰爭是否會來臨?在衝突不斷的時代,又如何能夠保持韌性、好好生活?

因此,活在戰爭的陰影下,我們需要這樣一部生活指南。

本月,思想空間與聯經書房共同策劃「衝突時代的韌性生活指南——臺灣人如何有勝算」主題書展。全展從最新出版的《臺灣的勝算》出發,由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在不對稱戰略下的「整體防衛構想」國防藍圖,引入衝突年代我們須要做好的四重裝備:

  • 「你必須了解的台灣」
  • 「認識中國」
  • 「戰場行動守則」
  • 「動盪年代,重獲韌性」

我們永遠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希望贏得勝利,更要有韌性、層次、創意地去找到方法,這就是不對稱戰略的本質,不只在戰場上如此,在人生中也是如此。一起讀書,一起誠實地面對危機,以韌性抵抗慌亂與未知。


2022年9月
聯經思想空間編輯部、聯經書房

「你必須了解的台灣」

《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

李喜明 (著) 

聯經,2022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震驚國際。戰火的煙硝吹向地球的另一端,各大媒體紛紛刊出「下一個會是臺灣嗎?」為題的報導,然而臺灣民眾處「驚」不變、見怪不怪,很快又投身日常。但臺灣的安全局勢,真的如此穩定嗎?在種種受限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面對戰爭、共同守護未來?《臺灣的勝算》作者李喜明上將,為第26任參謀總長,在其任內依據「創新與不對稱作戰」概念,發展出臺灣的「整體防衛構想」,務實擘劃臺灣未來的國防藍圖。

《謀算:亞洲大局與全球主宰之爭》

馬利德 Richard McGregor(著)
李隆生、張逸安
(譯)

聯經,2020

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究竟誰勝算大?太平洋島鏈上的日本、韓國乃至臺灣,將從美國總統川普不按牌理出牌的策略中得利或受害?貿易競爭最終是否將轉變成真槍實彈的戰爭?看似單一的政治糾紛,其實千絲萬縷。作者馬利德藉由調查大量檔案資料,多方採訪美、日、中三國的重量級人物,以編年紀事脈絡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一梳理三國之間超過半世紀的外交關係變化。他寫下的故事連結了國際政治趨勢、相關重要人物、外交上的結構性轉變。對於戰後的賠償與道歉問題、釣魚臺(尖閣諸島)主權爭議,乃至因東西方文化及價值觀落差產生的溝通困境,馬利德也都提出了獨到見解。

《台灣有事:日本眼中的台灣地緣重要性角色》

渡部悅和、尾上定正、小野田治、矢野一樹(著)
李彥樺(譯)

燎原出版2022

「台灣有事」,是源自於日本在討論美日安保條約時,從「周邊有事」所延伸過來的詞彙。當前,有逾九成日本民眾認為,日本應針對中國造成台灣有事做好準備。這在在提醒,「台灣有事」已經成為日本需要關注的重大安全議題,是日本不再能忽視的狀況。本書四位日本資歷豐富的自衛隊退役將領,根據過去參與國防及國際事務的角度及經驗,從美中關係、印太戰略的視角,分析台灣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呼應了安倍晉三的呼籲。台灣的防衛與日本是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日本的國防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台日面對著共同的威脅,在關係上形同命運共同體。一旦切割開來,將會被各個擊破且情勢岌岌可危。

《阿共打來怎麼辦:你以為知道但實際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

王立、沈伯洋(著)

大塊文化2021

在緊張的美中對峙、美日歐澳印圍中勢態下,台灣處在第一線,必須更清楚理解我們所在的實際處境。部落格與臉書粉專「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王立、美國賓州大學碩士與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沈伯洋,撰寫此書,以建立基礎軍事常識、培養全民認知戰力,並從台海情勢到地緣戰略引、從大方向著手解析局勢。在衝突年代,本書引導我們重新思考——當大量關於戰爭、軍力、民情的流言散布時,我們應該如何更清楚理解現實處境、沉著冷靜地判斷並給予應對?

「認識中國」

《一山二虎:中日關係的現狀與亞太局勢的未來》

卜睿哲 Richard C. Bush(著)
林添貴(譯) 

遠流,2012

1990年代之後,中國的海權意識抬頭,解放軍海、空軍預算倍增,裝備升級,不僅對美國自冷戰時期延續至今的戰略思維構成挑戰,也增加了和周邊國家發生衝突的可能性。當新的強權崛起,改變了均勢,會對既有的強權造成什麼影響?曾任職亞洲協會、美國眾院國際關係委員會、國家國家情報局的卜睿哲 Richard C. Bush,從體制、制度、組織文化切入,從兩國的統治者、政府部門的實際行為去推估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做出了更全面、更務實的描述與分析。

《逆天抗命: 香港如何對世界上最大的獨裁者說不》

韋安仕 Stephen Vines(著)
徐承恩(譯) 

左岸文化,2022

2019年,一場劇烈的社會運動在香港爆發,百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惡法,也引起人們的反思——習近平治下的中國真的像外表那樣堅不可摧嗎?中國在香港的真正利益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不再奏效?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人又該何去何從?記者、香港民主派政黨公民黨創黨人之一韋安仕 Stephen Vines,在本書中清楚剖析了港中關係,以及這個關係放在更大脈絡之下——2019年的政治紛亂、新冠肺炎所引發的全球危機,2020-2021年的政治打壓——究竟呈現出何種意義。

《吃佛:從一座城市窺見西藏的劫難與求生》

芭芭拉.德米克 Barbara Demick(著)
洪慧芳(譯)


麥田,
2021

中國政府自《十七條協議》簽訂後短短不到幾年,旋即打破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承諾,無情剝奪藏人的土地、信仰、文化與記憶,對西藏的破壞遠多於創造,一九五〇、六〇年代,中共在西藏東部對抵抗運動鎮壓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比中國要求日本一再道歉的南京大屠殺還多……《洛杉磯時報》駐北京辦公室主任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耗時數年,深入阿壩、成都、拉薩、理縣、九寨溝、南京、中尼邊界、印度達蘭薩拉等地,親訪達賴喇嘛與數十位藏人,並逐一考證查實,描繪出在全世界最有權力的政府的壓制之下,西藏最真實的處境。

「戰場行動守則」

《小老百姓的戰場行動守則》

S&T OUTCOMES、川口拓(著)
蔡婷朱(譯)

楓樹林出版社2020

當戰爭無預警爆發,生活一夕間面目全非,每日行經的街道煙硝瀰漫……此時此刻,你知道該如何讓自己活下來嗎?日本自衛隊的訓練教官共同寫作,從戰前準備、戰爭武器到戰場求生,解說非常時期面臨危機時的自救法。同時也透過這本戰場行動守則傳達一個重要觀念──戰爭絕非偶發事件,應該視為危機管理的一環。因此平時應建立起風險管理與防範計畫,也就是「戰場行動的守則」。唯有清楚認知我們將面臨怎麼樣的遭遇,才能做出有效的因應對策,同時做好心理建設。

《最後一個知識人:末日之後,擁有重建文明社會的器物、技術與知識原理》

路易斯‧達奈爾 Lewis Dartnell(著)
蔡承志(譯)

臉譜,2022

世界毀滅,只是一瞬間的事,突發海嘯、重量級地震、超級流感肆虐、核電廠大爆炸……如果你所知道的文明已經不存在了,你要如何在新世界活下去?科學家路易斯‧達奈爾探討現代文明社會的物質基礎,發現已少有人能完整掌握建構器物的技術和原理,於是從農業、建築、材料、醫學、運輸、製造、通訊等面向,帶領讀者重新認識建構文明社會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在世界向人類反撲、末日來臨之前,我們要為成為「最後一個知識人」做準備……

《關鍵戰數:當代衝突的資訊革命,大數據分析如何左右戰局》

伊萊.博曼Eli Berman
喬斯夫.費爾特Joseph H. Felter
各.夏皮羅Jacob N. Shapiro
維斯托.麥坎迪Vestal McIntyre(著)

李奧森(譯)

聯經,2020

現代的衝突有別於傳統國家間的大型對抗型態,而是叛亂團體之小規模、地區性的恐怖攻擊行為。這一類的小型戰爭所帶來的死亡人數相當驚人……《關鍵戰術》考察了十多年來對現代非對稱衝突的研究,提供了廣泛的證據,並就當今小型戰爭的型態,提出有效的策略;作者們研究過去20年發生於拉丁美洲、中東、中亞至東南亞之衝突,包括波斯灣戰爭、九一一事件後的阿富汗戰爭等,試圖釐清通信網絡、經濟發展程度、平民傷亡以及國際援助與暴力行為之間的關聯,從異於過往的獨特角度來理解戰場,進而找出能減少傷亡、平息戰亂的最佳策略。

「動盪年代,重獲韌性」

《受苦與反抗:陳健民.獄中書簡》

陳健民(著)

聯經,2022

香港社會學者陳健民,因被香港政府認定為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的其中一位領導人,於2019年4月24日被判入監服刑16個月;在入獄服刑期間,也是反送中運動最熾烈的時候,他在獄中以一篇又一篇的書簡,道盡對時代的思索、憂慮,以及眼見香港社會走向極端的痛苦。入獄是對身心的折磨,陳健民認為這是爭取民主必須付出的代價,而作為一個公民抗命的倡議者,應當親身體驗。他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現行政策、政府的抵抗,以自己的身體「受苦」,也以自由的心靈作為對抗強權的憑依、力量,讓抵抗化為一種「日常」。

《巨流河》

齊邦媛(著)

天下文化,2020

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民國初年的留德熱血青年,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維新派,畢生憾恨圍繞著巨流河功敗垂成的一戰,渡不過的巨流像現實中的嚴寒,外交和革新思想皆困凍於此,從此開始了東北終至波及整個中國的近代苦難。作者的一生,正是整個二十世紀顛沛流離的縮影。而這本嘔心瀝血四年完成的著作,是作者以邃密通透、深情至性、字字珠璣的筆力,記述縱貫百年、橫跨兩岸的大時代故事。

《試閱烽火守書人: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日記》

薩德.伊斯康德 Saad Eskander(著)
李靜瑤、張桂越(譯)

網路與書出版,2008

2003年「波灣戰爭」結束了海珊二十四年的極權統治,可是在美軍拒絕伸出援手、毫無保護之下的「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歷經了大火與水損等浩劫,復遭盜匪大肆劫掠,儼然廢墟。而「伊圖」館長薩德.伊斯康德卻以簡單的文字,把重建圖書館時所發生的點滴真實的記錄下來:館外的世界是危機四伏,不知從哪兒來、何時來的各式種類的炸彈轟炸、恐怖分子的死亡恐嚇、綁架與滅絕人性的謀殺……面對生命的無常與資源的缺乏,館長與館員們揮灑著血和汗,搶救、捍衛自己國家的文化財產,以餵養在苦難中的伊拉克人民的心靈。

◖書展資訊◗

【主題書展|衝突時代的韌性生活指南:臺灣人如何有勝算?】

展出地點:聯經書房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4號1樓、B1,台大正門斜對面、懷恩堂旁,近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
參觀時間:周一至周五 11:00-20:00;周六、周日 12:00-21:00

延伸閱讀: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