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書單:余英時的第一課】 李顯裕嚴選3本書,帶你逐步深入余英時的思想史宇宙
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李顯裕嚴三本余英時思想史的入門讀本。除經典的《歷史與思想》外,還有《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及《我的治學經驗》。《我的治學經驗》呈現了余英時的思考方法及學術主張的前後發展脈絡,使得余英時思想史更為立體。
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李顯裕嚴三本余英時思想史的入門讀本。除經典的《歷史與思想》外,還有《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及《我的治學經驗》。《我的治學經驗》呈現了余英時的思考方法及學術主張的前後發展脈絡,使得余英時思想史更為立體。
余英時先生是當代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華人學者之一,去年(2021年)出版的《余英時談話錄》是關於余先生思想的最新著作。這是一本「知識人世界」的書籍,包括余先生對於一生經歷的省思;如同黃進興教授在本書序中所說這是「對近代學術人物的觀察、個人的學思及時代的見證,三方面有系統地整理出來」。
除了細緻地描述整個世代或關鍵性的歷史事件,史景遷也擅長描寫人物,從皇帝、包衣、傳教士、文人/士大夫,到籍籍無名的信徒、女性,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我在1985年去哈佛大學讀書,大概在第二年,系裡辦了一個小型研討會,請了耶魯大學的史景遷教授和加州柏克萊大學的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來參加。美國中國史研究的三巨頭難得齊聚一堂,學生們一方面非常興奮,一方面則品頭論足、議論紛紛。
史景遷這部書,因為是純學術著作,銷路很差,過了二十年,第一版都沒賣完。一直要到他出版了《康熙自畫像》《王氏之死》,在歐美文化界享了大名之後,才出了第二版,而且有了平裝本。我從不向師長索書索字,卻藏有這部書的第一版,是自己花錢買的,買書經歷的印象十分深刻。
其實我們自己對中國現代史的看法,亦復如此。到目前為止,我們對蔣介石、毛澤東與鄧小平的看法亦無非出自個人之愛憎。可是他們代表廣大的群眾運動,所得的成果又大都已成為既成事實,不可逆轉,那我們就應當考慮這些群眾運動之積極性格及其前後連貫的出處,不能全以本人之恩怨當作歷史之轉捩點了。
《被統治的藝術》中的種種策略或許可以用「陽奉陰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來標誌,或者說以「玩國家」這樣有趣的說法來概括。不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可以迅速點出一些重點來,卻有讓人誤會僅止於此的可能。本書討論的種種日常政治與民間策略不僅是呈現人類行為的常態,而更有歷史性的思考。
不少對於明代軍戶的討論,都指出此制度在明代中後期的「崩壞」,並且把它當作是明代衰亡的因素之一。最常見的解釋是明初奠定的制度僵化,無法適應中晚期的社會變動。雖然《被統治的藝術》也對這樣的解釋提出挑戰,但本書開宗明義就表明,這本書的重點並不是討論明代軍事制度的崩壞……
由性別與當歸的歷史,我們可以窺見,基於女性與血的關係確立,造成後人對於藥物看法的改變。李教授由此衍伸指出,人的「觀念改變」會影響我們對於中立科學的看法,「觀念」會影響人對待物的方式,而本草的物質文化史正是在探討藥物、知識和人之間的關聯。
陳教授認為,每一種理論,都涉及到一種approach(取徑)。我們未必需要時時刻刻使用理論,但我們可以試著理解不同的理論及其背後的預設,這就涉及到一種個別研究的取徑。性別史有性別史的理論(取徑),政治軍事史有政治軍事史的理論(取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