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虹:牛街、開齋節及新馬來人
許多年前,我帶著我的丈夫夏木(當時我們還只是情侶,而且都是學生)回馬來西亞旅行一個月。我記得那是北京的盛夏,在馬來西亞正巧是伊斯蘭教徒的齋戒月。那是夏木第一次去馬來西亞。
許多年前,我帶著我的丈夫夏木(當時我們還只是情侶,而且都是學生)回馬來西亞旅行一個月。我記得那是北京的盛夏,在馬來西亞正巧是伊斯蘭教徒的齋戒月。那是夏木第一次去馬來西亞。
2021年12月13日,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邀請到了密西根大學歷史與人類學博士蔡秀敏,以「成為馬來世界的華人:殖民、移民與新加坡歷史」舉辦講座,談及對於「華人離散」論述的質疑與反思……
二二八事件常被看成台灣民族主義的濫觴;發生在其後的白色恐怖,則讓悲情與壓抑的情感結構,成為幾個世代台灣人對戒嚴統治的記憶。如何讓這些創傷歷史,成為人們可檢討、反省、思辨與學習的資源?我認為需要透過開放對話……
作為轉型正義的後進國家,過去台灣因為國民黨長期一黨獨大,民主政治發展無法透過轉型正義的推動,來為公民社會的人權法治基礎打底,也沒有機會將以「三民主義」為尊的憲法,改為以普世價值「人性尊嚴不可侵犯」為尊的現代國家憲法。
外文系的歷史從何而來,教研傳統如何形成、經歷了什麼轉變,又為了什麼變化?具體而言,由史入文、貫通古今的教學方法怎麼開始的?外文學者如何溝通中外,為何進行比較?
陳先生一向主張嚴肅與流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亦舒﹑李碧華﹑蔡瀾﹑梁羽生的書長期暢銷,大陸文學作品缺乏香港市場,如非陳先生堅持,是不可能長久支持的。他曾說:只做通俗書,我們自己都唔過癮啦!堅持文化多元,出版不同的書給不同的讀者看,這是他長年堅持的原則,也影響了我的工作思路。
「八十年代」在中國的當代話語中,是頗具特殊性甚至符號意義的。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尤其是經歷了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終結了「以階級鬥爭為綱」並明確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及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改革開放」新政策——開啟了與過往的中國相異的八十年代。
如果說以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政大台灣史研究所、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的成立,做為台灣史成為顯學的指標,那麼2004年這一年是值得大筆特書的一年。中央研究院做為台灣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在學術研究上扮演著領航的角色。
台灣人何時有「獨立」的念頭?和台北帝大同一年(1928)成立的台灣共產黨首揭台灣獨立的大旗,這是當時第三國際將台灣視為台灣民族,扶助被壓迫的民族使然。戰後則是二二八事件後,部分經歷此事件者逃亡海外,首先在曾為台灣人殖民母國的日本成立台獨組織。
台灣史研究並非台灣進入歷史時代即有人書寫歷史,真正開始書寫台灣史是1895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後台灣士子覺醒下的產物,之後歷經日治時期日本人的研究,以及台籍知識分子提倡研究台灣史,並在戰爭後期加入《民俗台灣》的撰稿行列,由民俗而進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