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苦難與人類的反省:「人性之鏡」照出了什麼?

本文是座談會側記。近日《人性之鏡:動物倫理的歷史與哲學》一書出版,聯經書房特別主辦座談會──「動物苦難與人類的反省:『人性之鏡』照出了什麼?──《人性之鏡》新書分享會」。

座談會邀請了《人性之鏡》作者錢永祥老師(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主講,以及《就算牠沒有臉》作者之一黃宗潔老師(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主持與談。兩人分享自己參與動物保護的起點,並討論西方哲學史中的動物倫理,也談到我們可以用何種角度去思考、實踐「生命關懷」、「動物保護」。

閱讀更多...

獨立宣言與國家的誕生

如果我們觀察現代各個以宣布獨立的形式建立的國家,將不難發現這些國家有幾個共同點:它們曾經是被另一個國家治理的政治社群、它們透過一份具備當地憲政意義(卻未必具備實質法律效力)的文件來宣告獨立。除了形式之外,這些文件的內容也有著共同點。它們往往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藉由陳述原本治理國家是不正義的,來賦予宣告獨立的行為正當性,第二個部分則是陳述某些政治原則(例如被治理的人們所應具有的政治權利),進而指出獨立之後所新生的國家,將依據這些政治原則建構一個正義的統治型態。

這些文件,就是我們熟知的獨立宣言。

閱讀更多...

有文明的高度才有尊嚴——超越統獨,中華民國應回到兩岸共生共利的原始依據

「中華民國」作為一個在歷史中朗現的理念,它的另一個特殊的顯現是1949年之後,這個國家與臺灣的關係。由於這個在「中國」格局下成立的國體與現實主權所及的地區有嚴重的差距,不論人口或土地面積來看,現行的中華民國顯然無法執行「中國」一詞該有的政治責任。一個以「主權在民」自許的國家如果沒有辦法得到它的法理上的公民的支持,是不合理的。就現實政治考量,大陸中國擠在島嶼臺灣,目前的局勢就是不合理,如何解釋它的意義,不能不是項艱難的工作。

閱讀更多...

李雍/我的父親李一冰

少年時代的力學、青年時的壯志、中年時代一場錯落的惡夢,李一冰半生坎坷流連,讀書寫作是他唯一的寄託及慰藉……李一冰幼子李雍為文憶述父親拂逆困窘的一生:不論是禁錮於高牆之內或是隱淪為釜底的遊魂,其志不移。這,或許就是君子本色。

閱讀更多...

姚風:失敗者的勝利

北島自二〇一〇年開始創作長詩〈歧路行〉,期間因病患而停頓,病癒後又以頑強的毅力續寫,數易其稿,終於在二〇二一年底得以完成,在晚年以詩歌的形式對自己的人生經歷進行了一次回溯、概括和總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