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Search -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Back
  • HOME
  • 思想策劃
    • 月度專題
      •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
    • 思想選書
    • 學人專訪
    • 重磅對話
  • 專題
    • 一場抗戰的多重宇宙
    • 高陽誕辰百年
    • 敬悼張灝
    • 烏克蘭之殤
    • 再見愛情
    • 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
    • 更多專題…
  • 思潮
    • 評論
    • 趨勢
    • 文化
  • 歷史
    • 大寫史
    • 民間史
    • 學門史
  • 專欄
    • 學術講座搖滾區
    • 聯經書訊
    • 《思想》雜誌
    • 思想音樂
    • 我的香港大學 | 陳祖為
    • 中途下車 | 沐羽
    • 鴨巴甸讀書札記 | sf
    • 美好年代 | 林雪虹
    • 思想部落客
    • 四季書評
  • 活動
    • 莊子x尼采:跨文化對話——《內在他者:莊子·尼采》新書座談會 6/18
    • 曾國祥x葉浩: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為何轉?如何轉?6/19
    • 新書分享
    • 過往活動
首頁 > 專欄 > 聯經書訊

林偉勝:中世紀地中海世界的東西相遇——帶你重啟《十字軍首役》的歷史想像

林偉勝

依據傳統說法,11世紀末,「十字軍首役」在教宗烏爾班二世的鼓吹下展開,由數千名西歐騎士將耶路撒冷從伊斯蘭威脅下解放出來。但是,歷史還有其他敘述的可能嗎?

閱讀更多...

郭岱君、岩谷將:重探抗戰史,日軍為何始終未攻進重慶?

聯經出版

1939至1945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並與世界大戰合流,歐亞戰局也牽動中國戰場。關於這場戰爭,仍然有許多疑問有待釐清。由美國胡佛研究院與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合作的跨國研究項目《重探抗戰史》……

閱讀更多...

參與撰寫《重探抗戰史》,張世瑛:「在戰爭遺緒中,為讀者提供新觀點與新視野」

張世瑛

發生於1937-1945年的中日戰爭,無疑是近代中國歷史中,戰爭時間最久、民眾遷徙最廣、死傷最為慘重、影響也最深遠的一次戰爭經驗…

閱讀更多...

伊利夏提:擺脫中原史觀,重構中亞史——評《絲路上的帝國》

伊利夏提 ‧ 庫克保爾(Ilshat Kokbore)

作為一個維吾爾知識分子,我一直對生於斯長於斯的中亞及其文化,情有獨鐘;對中亞歷史,更是想知道的更多。但在中國,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歷史完全成為了統治者的政治工具。

閱讀更多...

孔德維:在利維坦之下,如何做出「有機」的歷史研究——評宋怡明《被統治的藝術》

孔德維

近東神話的海怪利維坦,自霍布斯在1651年出版同名政治學作品後,由宗教領域進入了政治學人的世界。為何在芸芸眾多的怪物中,利維坦不斷會被視為與政權相關呢?當中……

閱讀更多...

劉滄龍:如何重看莊子、尼采與東亞現代性?「內在他者」作為方法

劉滄龍

「內在他者」是筆者近年出入莊子「氣的思想」與尼采「力的美學」之間,進行跨文化對話所結晶出來的概念。從跨文化的進路探討莊子.尼采哲學以及由此展開的現代性反思。

閱讀更多...

孔令偉:一場精彩跌宕且翻轉思維的中央歐亞歷史之旅——白桂思《絲路上的帝國》

孔令偉

《絲路上的帝國》以歷史時期的中央歐亞為出發,進而觀照古今的歷史觀點,頗富有挑戰性與思辨性,對於開闊台灣乃至於華文世界讀者的歷史思維以及人文視野而言,具有相當意義。

閱讀更多...

【六四 · 33週年】楊渡:緩慢而憂傷的歌聲──記那日廣場上的學生

楊渡

1989年6月4日凌晨,楊渡在目睹長安大街解放軍對北京平民開槍後,由地陪帶領回到飯店,其後與另一位台灣記者徐宗懋會合並重返天安門廣場,記錄下廣場黑夜發生的事情。

閱讀更多...

李雨鍾:重估美學的政治嘗試——讀劉滄龍《內在他者:莊子・尼采》

李雨鍾

在東西方文化中,莊子與尼采可說是各自代表著兩個最魅力無窮的哲學異類。在劉滄龍教授《內在他者:莊子・尼采》書中,兩者的相遇卻構成了一個讓人困惑的哲學命題…

閱讀更多...

陳樂行:穿透迷思與偏見,探尋跨越國土的中亞史——讀白桂思《絲路上的帝國》

陳樂行

大多數的絲綢之路商人並不是千里迢迢,穿越高山和沙漠,由中國一路走到中東進行貿易。絲路不只是中國和西方兩個地點之間的一條路,而是一整個經濟體系。

閱讀更多...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下一頁 »
林偉勝:中世紀地中海世界的東西相遇——帶你重啟《十字軍首役》的歷史想像
林偉勝
郭岱君、岩谷將:重探抗戰史,日軍為何始終未攻進重慶?
聯經出版
參與撰寫《重探抗戰史》,張世瑛:「在戰爭遺緒中,為讀者提供新觀點與新視野」
張世瑛
伊利夏提:擺脫中原史觀,重構中亞史——評《絲路上的帝國》
伊利夏提 ‧ 庫克保爾(Ilshat Kokbore)
孔德維:在利維坦之下,如何做出「有機」的歷史研究——評宋怡明《被統治的藝術》
孔德維
劉滄龍:如何重看莊子、尼采與東亞現代性?「內在他者」作為方法
劉滄龍
孔令偉:一場精彩跌宕且翻轉思維的中央歐亞歷史之旅——白桂思《絲路上的帝國》
孔令偉
【六四 · 33週年】楊渡:緩慢而憂傷的歌聲──記那日廣場上的學生
楊渡
李雨鍾:重估美學的政治嘗試——讀劉滄龍《內在他者:莊子・尼采》
李雨鍾
陳樂行:穿透迷思與偏見,探尋跨越國土的中亞史——讀白桂思《絲路上的帝國》
陳樂行
« 上一頁 下一頁 »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聯經出版 @ 2021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