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下,「物的言語」助我們尋找自己的認同:訪二○二二年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
專訪羅森教授,從「物」的研究動機出發,談羅森教授對紋樣、墓葬的研究,也以研究為基礎,談羅森教授對全球化情境的思索。
專訪羅森教授,從「物」的研究動機出發,談羅森教授對紋樣、墓葬的研究,也以研究為基礎,談羅森教授對全球化情境的思索。
英國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剛剛落幕,精彩的男單決賽以及台灣選手謝淑薇在女雙決賽奪得冠軍盃,都讓人大呼過癮。全英網球俱樂部(一八七五年成立)的白色服裝嚴格規定(原來是考量女性因流汗造成衣服濕透不美觀),也再次成為話題被提及。參賽選手必須穿著全白服飾(包括帽子、髮帶、領口、護腕、袖口、襪子、球鞋),可容許的小面積「非白色」只能有一公分,等於是僅有廠商Logo可以例外。清楚成文規定的服裝要求,被媒體戲稱「白色恐怖」?或許讓我們也想起古代的官服等級規定,背後自有其嚴格的成文系統脈絡。
物的語言透露了文字沒有說的事。但是為了解讀物的語言,我們必須上升一個維度,到誕生物的環境,到環繞著出土地周遭的那些交錯的影響。到更廣闊些、流動的時間與空間。
兩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商品經濟發達,城市繁榮。宋代人的衣食住行,與我們想像中的有何不同?熱愛美食的統治階級們,又發明了多少種珍奇盛宴?學者徐吉軍在……
專門研究宋代史的漢學家伊沛霞,以全新視角,兼容徽宗的藝術成就和政治作為,細數徽宗任內的創舉與敗筆,分析這位藝術家皇帝如何踏上悲劇之路。
危急時刻,知識份子何為?2022年5月20日,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教授、《在人民之間》作者魏簡受邀參與「危機時刻的知識份子」講座,以「對知識份子的再思考」為題……
看起來不容許局外人侵犯的中國古典文學包覆著一層堅硬的外殼,柯慶明敲破了那一層硬殼,第一次把它帶到陽光下展示……柯慶明成功地將這精神實踐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上,……例如這本書的書名《中國文學的美感》——這是一本柯慶明試著以「美感」這一觀點去看中國文學的書。
回顧近代史學史,歷史學作為一門發展數百年的現代學科,始終充滿著自我質疑,滿佈著各樣的「危機」。這些危機有些來自學術內部,譬如人文學科之間的競逐,或者像上世紀末來自後現代的質疑,直接挑戰史學研究的「真實」。有些危機則來自外部,質問這樣專注於過去的學問,到底有什麼實質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