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Search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2025-05-09

Back
  • HOME
  • 思想策劃
    • 月度專題
      •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
    • 思想選書
    • 學人專訪
    • 重磅對話
  • 專題
    • 尋找李一冰
    • 敬悼林毓生
    • 夢回宋朝
    • 重讀余英時
    • 高陽誕辰百年
    • 烏克蘭之殤
    • 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
    • 更多專題…
  • 思潮
    • 評論
    • 趨勢
    • 文化
  • 歷史
    • 大寫史
    • 民間史
    • 學門史
  • 專欄
    • 學術講座搖滾區
    • 聯經書訊
    • 《思想》雜誌
    • 思想音樂
    • 哲學軌跡 | 曾瑞明
    • 我的香港大學 | 陳祖為
    • 中途下車 | 沐羽
    • 鴨巴甸讀書札記 | sf
    • 美好年代 | 林雪虹
    • 這麼近,那麼遠 | 朴鮮姬
    • 思想部落客
    • 四季書評
  • 活動
    • 林載爵:以書會友,再次乾杯《酒党党魁經眼錄》1/8
    • 新書分享
    • 過往活動
首頁 > 台灣文學

湯舒雯×陳冠中:想像一座城市,讓飛地在文學中誕生

轉載文章

2015年,小說家陳冠中出版了《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以烏有歷史寫就政治寓言。究竟什麼是烏有史?寫作者怎樣在想像中築就歷史?

閱讀更多...

王惠珍:如何在翻譯實踐中「再現」(represent)台灣?

王惠珍

近幾年筆者一直關注台灣日語、跨語作家們在翻譯領域的文化實踐活動,發現他們在台灣文壇裡除了從事文學創作之外,也經常被當時的媒體主編賦予「翻譯者」(the translator)的角色⋯⋯

閱讀更多...

范宜如:共生的時空——城市、人與動物

范宜如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范宜如,在本文為讀者梳理了台港文學中人與動物的關係及動物在城市中的真實狀態。(本文摘選自《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

閱讀更多...

楊儒賓:渡海後的臺靜農先生

楊儒賓

臺大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不知凡幾,在學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如果有人作民意調查,問臺大中文系最重要的人,或是對該系最有貢獻的人,臺靜農三個字應該會脫穎而出…

閱讀更多...

楊宗翰:未盡的詩史與未來的詩——如何寫一部台灣新詩史

楊宗翰

孟樊、楊宗翰合著的《台灣新詩史》面世;全書將新詩史劃分為七大時期,並採取「文本主義」的史觀,破除「迷思」,力求將詩史回歸到詩作本身。

閱讀更多...

陳冠中:在華文最多花樣的時代,我們需要「超級讀者」

郭曉琳

2022年2月17日,由香港科技大學創意寫作項目舉辦的「港臺名家系列講座」展開第一講,邀請到華文作家陳冠中,以「我的小說和我的文章」為主題作分享。

閱讀更多...
湯舒雯×陳冠中:想像一座城市,讓飛地在文學中誕生
轉載文章
王惠珍:如何在翻譯實踐中「再現」(represent)台灣?
王惠珍
范宜如:共生的時空——城市、人與動物
范宜如
楊儒賓:渡海後的臺靜農先生
楊儒賓
楊宗翰:未盡的詩史與未來的詩——如何寫一部台灣新詩史
楊宗翰
陳冠中:在華文最多花樣的時代,我們需要「超級讀者」
郭曉琳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聯經出版 @ 2023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