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文學
王惠珍:如何在翻譯實踐中「再現」(represent)台灣?
王惠珍
近幾年筆者一直關注台灣日語、跨語作家們在翻譯領域的文化實踐活動,發現他們在台灣文壇裡除了從事文學創作之外,也經常被當時的媒體主編賦予「翻譯者」(the translator)的角色⋯⋯
范宜如:共生的時空——城市、人與動物
范宜如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范宜如,在本文為讀者梳理了台港文學中人與動物的關係及動物在城市中的真實狀態。(本文摘選自《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
楊儒賓:渡海後的臺靜農先生
楊儒賓
臺大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不知凡幾,在學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如果有人作民意調查,問臺大中文系最重要的人,或是對該系最有貢獻的人,臺靜農三個字應該會脫穎而出…
楊宗翰:未盡的詩史與未來的詩——如何寫一部台灣新詩史
楊宗翰
孟樊、楊宗翰合著的《台灣新詩史》面世;全書將新詩史劃分為七大時期,並採取「文本主義」的史觀,破除「迷思」,力求將詩史回歸到詩作本身。
陳冠中:在華文最多花樣的時代,我們需要「超級讀者」
郭曉琳
2022年2月17日,由香港科技大學創意寫作項目舉辦的「港臺名家系列講座」展開第一講,邀請到華文作家陳冠中,以「我的小說和我的文章」為主題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