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人專訪】謝爾希.浦洛基:新的烏克蘭社會已經形成
對於普丁來說,和許多人一樣,「理想世界」就是他們年輕時的世界,是他們進入現實生活、並體會周圍世界萬物的時候。普丁的青年時代,身處冷戰環境之中,蘇聯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之一,這也決定了他眼中的常態性……
對於普丁來說,和許多人一樣,「理想世界」就是他們年輕時的世界,是他們進入現實生活、並體會周圍世界萬物的時候。普丁的青年時代,身處冷戰環境之中,蘇聯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之一,這也決定了他眼中的常態性……
陳健民(本書作者)和江明修,結緣於多年來對華人公民社會的研究,和促進兩岸三地相關的學者和NGO的交流。此座談會是兩人久別重逢的一次學術對話,也是對現今社會的深刻思索。
2021年11月30日,蔣渭水〈臨床講義〉在臺灣文化協會《會報》刊發百年之際,國家圖書館邀請了岩井淳、陳芳明、廖咸浩以及林金源四位講者,一同討論這份百年前的「台灣病灶診斷書」,對其進行了歷史、公民社會影響脈絡及啟蒙現代性反思等面向的探討。
余教授一生致力汲取中國傳統的精華,棄其糟粕;而對西方「為知識而知識」的科學精神和民主理念則推祟備致,故筆耕不絕,以求架接至中華文化之中。此等文化抱懷未必能實現於一時,但在自身的人格學問中已得盡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