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怡明×江柏煒×涂豐恩:《被統治的藝術》線上新書座談會 3/5
3月5日(六)臺灣早上9點,聯經有幸邀請到作者宋怡明教授與臺師大的江柏煒教授就《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進行新書座談,連總編輯涂豐恩也忍不住親自擔任主持人!三位「歷史人」星期六的咖啡約會,會聊出什麼火花?
3月5日(六)臺灣早上9點,聯經有幸邀請到作者宋怡明教授與臺師大的江柏煒教授就《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進行新書座談,連總編輯涂豐恩也忍不住親自擔任主持人!三位「歷史人」星期六的咖啡約會,會聊出什麼火花?
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丁宣佈對烏克蘭進行「軍事行動」,兩地最終還是陷入戰火之中。戰爭的爆發背後,是兩國之間有待釐清的歷史與文化關聯,也是二戰後未能得到完全思考的帝國與極權問題。對於華語世界的讀者而言,這場戰爭其實並不遙遠……
2022年2月24日是史碧瓦克的八十歲生日,聯經特別在這週請來了史碧瓦克的譯者、學生及朋友,來講講大家所不知道的史碧瓦克、備受爭議的史碧瓦克、思想的史碧瓦克、理念的史碧瓦克…… 讓我們一同進入史碧瓦克的異想世界,以慶祝一代思想巨人的誕生!
《落地轉譯》擷選重要的變化與論辯,以突出形塑外文研究的體制性力量;同時對幾個重要案例──奠基學人、重要機構、關鍵論辯與新興領域──進行分析,以掌握外文研究的知識生產與時代、社會與西方學術的互動……
2022年情人節,你如何過?是否正在感受分手的焦灼?思想空間精選社會學家伊娃 ‧ 易洛斯《為什麼不愛了》好文、劉璧嘉、許菁芳等精彩書評,陪伴你思索愛情,學習分手。
日本岩波書店精心策畫之鉅作,以《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打破了傳統中國歷史寫作的框架,反省了中國史寫作中時間與空間的既有觀念,進而提出了一套新穎的理解體系。本文整理了內容書摘、相關評論及名家導讀,為讀者提供另一道打開鉅作的方式。
2021年11月7日,聯經出版主辦「美國對台政策關鍵變局」系列講座第一場,邀請到陳方隅、趙怡翔、邱師儀三位政治學者,就此長期熱議、且攸關台灣未來的議題進行討論。美國對台政策,經歷了幾次執政者的演變至今,究竟是「戰略模糊」還是「戰略清晰」?
聯經特別邀請《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的主編及作者岡本隆司、《哈佛中國史》主編及作者卜正民、著名歷史學者李孝悌,對談中國通史的建構及詮釋。何謂「中國」?怎樣的研究史觀能夠讓讀者掌握更清楚的歷史樣貌?為什麼,我們必須一再重寫中國史。
2021年10月,聯經出版了華裔作家歐大旭最新作品《倖存者,如我們》。本書以馬來西亞作為背景,描繪了邊緣人社會中的掙扎與遊蕩,更迫使讀者反思權力、種族和階級的問題。張貴興稱這本書「奏響了世紀末一則充滿骷髏絮語和血肉溢流的難民輓歌」……
西洋文學與思想如何在落地轉譯的跨國行旅中成為我們的「外文研究」?本次講座邀請《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作者王智明教授與劉紀蕙主任、廖咸浩教授進行對談,重探外文研究如何「落地轉譯」,並追求外文研究自身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