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慶岳×涂豐恩:不朽的閱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於1880年完成,是杜斯妥也夫斯基所創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他創作的最高峰,也是其一生思想總結和創作總結。其醞釀過程歷時多年,更成為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活動邀請到知名作家阮慶岳,於杜斯妥也夫斯基兩百歲冥誕之際,分享這部不朽的經典。
聯經「思想空間」編輯部。
關注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nkingVision.tw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於1880年完成,是杜斯妥也夫斯基所創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他創作的最高峰,也是其一生思想總結和創作總結。其醞釀過程歷時多年,更成為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活動邀請到知名作家阮慶岳,於杜斯妥也夫斯基兩百歲冥誕之際,分享這部不朽的經典。
美國,很重要。 要理解美國對台的態度, 究其根本,必須仔細釐清法案與政策問題。 本次【美國對台政策關鍵變局】系
女性永遠拿不到跟男性相同的薪水,有色人種的犯罪率就是高…… 社會中許多看似不平等的現象,都只能歸咎於歧視與偏見
美國,很重要。 我們總是在談論美國,但真的了解美國嗎? 台灣的命運,又為何始終與美國息息相關? 本次【美國對台
在中國大陸,民間這個詞沒有直接跟外來的政治學概念——公民社會或市民社會的概念關聯,它是更廣泛的,很多人會用「民間知識份子」或「民間人士」來描述自己和自己的角色。我覺得這很有意思,也很好奇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1年10月5日,由國立臺灣文學館主辦的「2021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榜單揭曉,聯經出版的《未燒書》(楊渡 著)與《藍屋子》(蔡素芬 著)有幸入圍。藉此機會,我們與各位讀者一起回顧這兩本記憶之書,在紀實與虛構之間體驗情感與生命的流動。聯經出版副總編輯陳逸華也特別記錄了這兩本書出版背後的故事。
2019年,臺灣馬華文學評論家張錦忠教授在中山大學籌辦了「後五一三馬來西亞文學與文化表述」學術研討會,會議上部分論文分別從政治影響、受難者口述、文學再現等不同角度作出探討,從而促成了本期《思想》雜誌的專題。此外,本期雜誌亦收錄了關於其他地域的革命、抗爭、民間工作的專文。五一三並不僅是種族問題的舊聞,它仍然猶如幽靈般圍繞著馬來西亞、離散的馬華群體、乃至整個東亞政治語境。
在疫情仍然嚴峻的當下,嘉賓與讀者們透過網絡平台相聚,反而使悼念跨越時區與地域,隔空搭建起一座非常難得的交流平台。論壇進行過程中,有不少聽眾熱烈發問,亦提出一些切中時代困惑、值得一再思索的問題。我們從中精選了6組問答,作為是次論壇的延宕與迴聲。
史學泰斗余英時逝世後,中外學界在哀悼之餘,亦開始著手回顧及探討余先生在治學、寫作、立人上的諸多建樹,以令其思想及精神得以延續。本文精選孫康宜、葛兆光、周保松、王汎森、錢永祥等出席講者發言,回顧論壇影片及媒體報導。余英時先生留給我們的精神力量,至今仍維繫且滋養著散落各地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