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猶未盡的思想爭鋒】白立丁:徘徊在革命和社會之間——從《牛鬼蛇神錄》談起
對於文革到當下的思想而言,在「官方」和「非官方」二元主導敘事背後,卻共享着以把握「客觀歷史」爲基礎,試圖建立一種真理性的歷史解釋和價值判斷的衝動……
對於文革到當下的思想而言,在「官方」和「非官方」二元主導敘事背後,卻共享着以把握「客觀歷史」爲基礎,試圖建立一種真理性的歷史解釋和價值判斷的衝動……
儘管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是對的,但是由於當代自由主義者在認知上的缺陷——他們對自由主義的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浮在概念和價值上的。
近年來,尤其是在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前後,中國網絡上的一個顯著現象便是所謂「白左」被污名化並承受攻擊……
縱觀思想史,一個具有爭論性的話題往往會成為理解問題的突破口。2020年中國知識份子群體就美國大選的爭論卻格外值得關注。因為這一次問題關注點超越了本土,直指大洋彼岸。
台灣自從20世紀90年代告別威權政治,開啟民主轉型以來,本土意識日漸高漲,大中國意識日漸式微,其在兩蔣時代作為「復興基地」的歷史,也日漸被人淡忘。然而,正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兩蔣時代的台灣社會思潮,即便不是直接影響,也是因緣際會地呼應了海峽彼岸的中國大陸知識界的話語建構。
回顧這三十年,我們認為,因改革開放共同的政治與經濟背景,中國社會出現了多個思想流派。他們或因對不同時段歷史的推崇,或因對現代化成功的理解以及對社會矛盾的診斷觀點差距甚遠,進而展開多個層面的思想交鋒。這些交鋒,興致勃勃,卻又意猶未盡地掩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