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 · 前言】李永峰:中國近三十年思想流派的積累與試錯

文/李永峰(特約專題主編)

為歷史劃界,不可率意而為,過去三十年是否可以成為一個獨立整體,很多人大概會發出疑問。以鄧小平南巡為開端,確實「走進了新時代」,但官方意見,「新時代」還在走向新的輝煌,而不是到此為止。

回顧這三十年,我們認為,因改革開放共同的政治與經濟背景,中國社會出現了多個思想流派。他們或因對不同時段歷史的推崇,或因對現代化成功的理解以及對社會矛盾的診斷觀點差距甚遠,進而展開多個層面的思想交鋒。這些交鋒,興致勃勃,卻又意猶未盡地掩旗息鼓。我們認為,過去三十年的思想交鋒,有起有落,與之前的八十年代和未來一段時間的「新領袖時代」都不同,這三十年的思想交鋒可以構成一個整體,有必要對其進行記錄與反思。

這三十年來,因書籍的流通、互聯網的傳播、市場化媒體的興起,以及龐大的思想消費者的出現,形成了一個思想市場。這個市場發揮作用,推動了一些思想流派的形成。八十年代,中國固然也曾風雲鼓盪,但思想者們,更多是目光朝上,與政府高層有或明或暗的聯繫。而九十年代以來,雖然也有與體制關係密切者,替政府思考未來,但也有另外一批人出現,他們從一個個體的公民視角出發去思考,只是思考我們個體人的未來,比如思考女性的權益、工人的權益等等。他們嘗試影響的只是另外的公民。中國知識份子,究竟是目光向上、爭奪掌權者那裡的影響力,還是目光向下、爭奪大眾的影響力,差距甚遠。後者在擴大,這可謂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巨大變化。

這三十年來,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女權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國家主義、新左派、老左派、新儒家、新權威主義等等思想流派眾聲喧譁,有人推崇哈耶克、有人推崇施米特、有人推崇康有為、有人推崇胡適,也有人推崇毛澤東……今天,各個思想流派,都在走向低迷,固然有政治壓縮思想空間的原因,但內在的智識誤區,也在制約其自身的發展。聚焦中國知識份子的思想爭鋒,除了讓我們更深入理解中國歷史的糾葛之外,亦可思考:他們為人類普世思想留下了多少貢獻呢?也許現實紛擾,當下無從判斷,有望後世的思想史家從這個時代去打撈那些真正第一流的成果。一如思想史上常常出現的情況,當代人所矚目的,往往是二三流的東西。

最近幾年,思想市場急劇萎縮,正在展開的思想爭鋒,還沒有獲得充分辯論,便開始消解,這留下了意猶未盡的遺憾。但是,這三十年的思想發展,依然值得讓我們重視。過去三十年,是中國過去一百多年來,最安定與開放的時代,其中固有很多局限,比如翻譯家冒充思想家,組織翻譯了西方某些思想流派的著作,他便也成了思想家;比如思而不學之輩,對西方對古人,一知半解便豎起思想大旗號令各方,妄人輩出。但是,其積累與試錯,對於不同的思想方向,或者說不同的思想流派來說,都將十分重要。我們反思和記錄這三十年的思想爭鋒,想在思想空間收縮之際,為過去三十年的思考,留下一個未來可以接續的線索。

我們發起此討論,並無派別之歧見、也無心更無力樹立一思想標準。我們願意開放地接納各方反思之文。合適者,也將刊出。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