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英時:為什麼說「九一八」才是中日戰爭的起點?
1931年9月18日,遼寧瀋陽市的南滿鐵路發生爆炸,日本關東軍以此為藉口展開攻擊,迅速占領瀋陽;二戰後,史學專家已證明該事件是日本駐軍製造出來的入侵觸發點。1995年,余英時撰文回顧日本侵略歷史……
1931年9月18日,遼寧瀋陽市的南滿鐵路發生爆炸,日本關東軍以此為藉口展開攻擊,迅速占領瀋陽;二戰後,史學專家已證明該事件是日本駐軍製造出來的入侵觸發點。1995年,余英時撰文回顧日本侵略歷史……
近讀余英時二書,尤其是《余英時回憶錄》,就覺得,可以在「你家不缺錢嗎?」再另加一個指標,即「你有什麼一定要透過讀研究所才有辦法解決或找到答案的學術問題嗎?」
胡適和錢穆不僅求學上取徑大異,於私也有點不咬弦,錢穆遲至1968年才獲選中研院院士,便是聚訟不休的一大學案。兩人的想法多有牴牾,究竟截然不同的兩人如何在余英時身上融會貫通?
我本身是學醫的,表面看來與余英時所專精的歷史學科關係不大…如今隨著《余英時回憶錄》的出版,我才更有機會真正認識這位學者,對史學界與文化界的卓越貢獻…
我寧可將余先生對年輕一代人的告誡和楊瀟在歷史行走中的反省看作是兩代人之間超越時空的精神對話和心靈契合。而作為一個從事人文學術研究和寫作的人而言,更為重要的是……
余英時先生離開我們已經一年了,他的知識人形象還深深烙印在我們腦海之中,閱讀他的著作是最好的懷念方式。其中,《論天人之際》是對我影響很大的一部書……
從2009年開始,我和太太在這個客廳裡,和余先生大概談了有三十多次,肯定超過一百小時。我記得我總是在那個客廳面向院子的大玻璃窗下面
我想特別談的一個題目叫「從制度的觀點看,自由主義和儒家有可能相容嗎?」。或者換一個說法,我想問一個問題:從制度的觀點看,余先生是自由主義者、還是一位儒家的信徒?
2022年8月1日,聯經出版推出整理有年的余英時文集,涵括四大類、28種書目、總字數超過450萬字,完整呈現余英時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余先生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