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Search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2025-05-13

Back
  • HOME
  • 思想策劃
    • 月度專題
      •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
    • 思想選書
    • 學人專訪
    • 重磅對話
  • 專題
    • 尋找李一冰
    • 敬悼林毓生
    • 夢回宋朝
    • 重讀余英時
    • 高陽誕辰百年
    • 烏克蘭之殤
    • 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
    • 更多專題…
  • 思潮
    • 評論
    • 趨勢
    • 文化
  • 歷史
    • 大寫史
    • 民間史
    • 學門史
  • 專欄
    • 學術講座搖滾區
    • 聯經書訊
    • 《思想》雜誌
    • 思想音樂
    • 哲學軌跡 | 曾瑞明
    • 我的香港大學 | 陳祖為
    • 中途下車 | 沐羽
    • 鴨巴甸讀書札記 | sf
    • 美好年代 | 林雪虹
    • 這麼近,那麼遠 | 朴鮮姬
    • 思想部落客
    • 四季書評
  • 活動
    • 林載爵:以書會友,再次乾杯《酒党党魁經眼錄》1/8
    • 新書分享
    • 過往活動
首頁 > 專題 > 第 4 頁

許菁芳:獨裁者原來如此相似,在相異的時空之中反覆出現

許菁芳

獨裁者的出身也不一定好或壞,甚至往往不是橫空出世——事實上,許多獨裁者都是由組織培養出來的,他們一開始是由上頭拔擢的傀儡、接班人、人形立牌。

閱讀更多...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葛兆光

本文摘自葛兆光教授撰寫的〈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探討關於「天下」的想像和烏托邦世界。

閱讀更多...

馮客:在中國,「解放」和「革命」充滿精心策劃的恐怖

馮客(Frank Dikotter)

為了活命,人們不得不吃草根、昆蟲和樹皮,甚至出現吃人肉的現象。在日夜不停的槍炮聲中,至少有十六萬人在圍城期間死於饑餓與疾病。

閱讀更多...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帝國煙消雲散時,烏克蘭的誕生(二之二)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2022年9月,哈佛大學烏克蘭中心主任謝爾希.浦洛基的著作《烏克蘭》中譯本面世,其在書中深度剖析了這座「歐洲之門」兩千多年的歷史軌跡,並且從帝國大敘事的瓦礫堆中,挖掘出烏克蘭的複雜過往。

閱讀更多...

齊邦媛:弦歌不輟在戰火中國

齊邦媛

走過千山萬水,「雷馬屏峨」這四個字,帶著悲壯的聲音在我心中不時響起。人生沒有絕路,「弦歌不輟」是我活著最大的依靠。

閱讀更多...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車諾比災難與烏克蘭的覺醒(二之一)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車諾比的災難讓烏克蘭覺醒了,讓人們開始思考諸如加盟共和國與中央的關係,和共產黨和民眾的關係等這些基本的問題,並促成了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多年死寂之後的第一場公共大討論⋯⋯

閱讀更多...

徐裕軒:導/倒讀《烏克蘭》——謝爾希・浦洛基與當代烏克蘭歷史書寫

徐裕軒

《烏克蘭》如何透過350頁(英文)的輕簡篇幅講述烏克蘭人逾千年的歷史?浦洛基又是用什麼樣的標準篩選史事片段,以構築其歷史敘事與國族論述,向我們展示烏克蘭作為「歐洲之門」的獨特之處?

閱讀更多...

劉士永:從美國環境史的發展脈絡,反思台灣環境議題與本土認同

謝斯喆

2022年4月21日,劉士永教授以「反思美國環境史的發展脈絡對研究台灣環境史的啟發」為題,從梳理美國的環境史發展脈絡,進而反思環境史建構與本土意識之間的複雜關聯。

閱讀更多...

余英時:為什麼說「九一八」才是中日戰爭的起點?

余英時

1931年9月18日,遼寧瀋陽市的南滿鐵路發生爆炸,日本關東軍以此為藉口展開攻擊,迅速占領瀋陽;二戰後,史學專家已證明該事件是日本駐軍製造出來的入侵觸發點。1995年,余英時撰文回顧日本侵略歷史……

閱讀更多...

李麗美:余英時是怎麼作研究的?這年代還可以讀文科研究所嗎?

李麗美

近讀余英時二書,尤其是《余英時回憶錄》,就覺得,可以在「你家不缺錢嗎?」再另加一個指標,即「你有什麼一定要透過讀研究所才有辦法解決或找到答案的學術問題嗎?」

閱讀更多...
« 上一頁 頁面1 頁面2 頁面3 頁面4 頁面5 頁面6 頁面7 頁面8 下一頁 »
許菁芳:獨裁者原來如此相似,在相異的時空之中反覆出現
許菁芳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葛兆光
馮客:在中國,「解放」和「革命」充滿精心策劃的恐怖
馮客(Frank Dikotter)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帝國煙消雲散時,烏克蘭的誕生(二之二)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齊邦媛:弦歌不輟在戰火中國
齊邦媛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車諾比災難與烏克蘭的覺醒(二之一)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徐裕軒:導/倒讀《烏克蘭》——謝爾希・浦洛基與當代烏克蘭歷史書寫
徐裕軒
劉士永:從美國環境史的發展脈絡,反思台灣環境議題與本土認同
謝斯喆
余英時:為什麼說「九一八」才是中日戰爭的起點?
余英時
李麗美:余英時是怎麼作研究的?這年代還可以讀文科研究所嗎?
李麗美
« 上一頁 下一頁 »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聯經出版 @ 2023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