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巴甸讀書札記】書寫作為行動——《根莖葉花》與地方營造
我對花墟一帶最早的記憶,來自於高中年代與一眾喜愛足球的「波友」(註:球友),相約從新界西坐巴士出旺角大球場觀看本地足球聯賽⋯⋯
我對花墟一帶最早的記憶,來自於高中年代與一眾喜愛足球的「波友」(註:球友),相約從新界西坐巴士出旺角大球場觀看本地足球聯賽⋯⋯
香港在1974年「新派粵語流行曲」崛起之前的音樂風景(Soundscape,或譯「音境」)是怎樣的?台灣應該很少人知道,至少我是從來沒在台灣的書刊上看人談過。
第三場次演講,葉蔭聰教授以「港漂:世界主義或批判的國際主義」為題,說明自1970年代後期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施行後,對香港移民社會的影響。
2022年4至5月,「香港流離系列講座:移民歷史三部曲」特邀香港學者葉蔭聰,帶領讀者一同走進香港移民大歷史進程。「移民、人口流動和香港的本土主義」為主題,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主辦「香港流離系列講座:移民歷史三部曲」活動;系列講座的第一場以「香港戰後的中國移民與政治」作為主題,展開對相關歷史的探討。
一連串保育運動由反思新自由主義式的經濟發展現狀為起始點,進而擴大至追問香港人的身分認同。當中香港青年人以「受壓迫者」自居,這種認同更顛覆九七前後香港人的「自由經濟人」身分;這反映香港人所欲維持的現狀已在逐漸崩壞的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