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書單:余英時的第一課】 翁稷安嚴選5本書,帶你看到余英時思想中入世和現實一面
從《歷史與思想》中的〈史學、史家與時代〉,到《余英時時論集》、《余英時政論集》、《香港時代文集》及《民主革命論》,可見余英時那始終未曾偏移的入世基調。
從《歷史與思想》中的〈史學、史家與時代〉,到《余英時時論集》、《余英時政論集》、《香港時代文集》及《民主革命論》,可見余英時那始終未曾偏移的入世基調。
為何以胡適為代表的新文化思潮,最終抵擋不住馬克思主義的衝擊?這是余英時在1983年〈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一文提出之問題。
二十世紀的序幕是從革命開始的。以破壞為手段的革命主義者,與舊制度維護者做激烈的戰鬥。另一方面,這個經歷革命的世代,也迎接並見證了他們心目中的「新世紀」的降臨——
2006年蔣介石日記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開放,震動了全球中國研究學界。蔣日記為認識20世紀中國打開了一扇門,許多撲朔迷離、真相未明的歷史事件終獲理解的脈絡…
2022年3月19日,台灣敦煌學專家鄭阿財及楊明璋就台藏的敦煌卷子進行了座談,兩位教授因此從台藏《敦煌卷子》的流浪故事談其出版意義。
回顧近代史學史,歷史學作為一門發展數百年的現代學科,始終充滿著自我質疑,滿佈著各樣的「危機」。這些危機有些來自學術內部,譬如人文學科之間的競逐,或者像上世紀末來自後現代的質疑,直接挑戰史學研究的「真實」。有些危機則來自外部,質問這樣專注於過去的學問,到底有什麼實質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