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各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站位——如何理解戰略抉擇?
除了距離與安全之外,體系因素還包括了延伸關係與戰略三角。這是說一個國家對於另一個國家的態度可能受到第三個國家的影響……與美國友善的東亞與澳紐就在「朋友的敵人是敵人」的狀況之下,一一表態支持對俄羅斯的敵對態度。
除了距離與安全之外,體系因素還包括了延伸關係與戰略三角。這是說一個國家對於另一個國家的態度可能受到第三個國家的影響……與美國友善的東亞與澳紐就在「朋友的敵人是敵人」的狀況之下,一一表態支持對俄羅斯的敵對態度。
2022年9月,哈佛大學烏克蘭中心主任謝爾希.浦洛基的著作《烏克蘭》中譯本面世,其在書中深度剖析了這座「歐洲之門」兩千多年的歷史軌跡,並且從帝國大敘事的瓦礫堆中,挖掘出烏克蘭的複雜過往。
《烏克蘭》如何透過350頁(英文)的輕簡篇幅講述烏克蘭人逾千年的歷史?浦洛基又是用什麼樣的標準篩選史事片段,以構築其歷史敘事與國族論述,向我們展示烏克蘭作為「歐洲之門」的獨特之處?
烏克蘭有著多元的歷史文化傳統,又處於東歐的戰略斷層線之上,並因此飽受從大陸強權與海洋集團所施加的雙重壓力,現在更置身於將決定國家存亡絕續的戰爭當中。
史奈德承認若非澤連斯基,歷史的走向會完全不同。但他並非吹捧澤連斯基是「英雄」,更非回到歷史由大人物決定的「英雄史觀」。澤連斯基並非特別偉大,只是……
2022年5月19日,四位學者在Berkeley Blog刊發公開信,回應了美國語言學家Noam Chomsky在接受雜誌訪談時、就俄烏戰爭提出的觀點。指出當中7點典型錯誤,並呼籲……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至今已近3個月,歷史學家Stephen Kotkin近來在Foreign Affairs發表文章,深度剖析冷戰歷史、細緻勾勒出二戰後建立起來的現代世界輪廓及陣營分佈……
烏克蘭小說家鮑加可夫(Mikhail Bulgakov,1891-1940),出生在俄羅斯帝國下的基輔,成名於蘇聯時期的莫斯科。他在人生的最後十年,暗地完成《大師與瑪格麗特》。
當我寫下這些文字時,烏克蘭首都基輔正響起空襲警報,俄軍正在圍困該國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南部城市赫爾松已經淪陷,接近一百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為何普丁要在這時候入侵烏克蘭?他的終局會怎樣西方的終局又會怎樣?這場戰爭會宣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嗎?也許甚至會掀起一場新冷戰?
我批評哈維文章的第一個方面,是他將入侵發生原因的具體解釋主要集中在了美國和西方的行動上。雖然他確實表示「這些(西方在過去的行動)都不能證明普京的行動是正當的」,但除此之外他沒有對俄羅斯當下的所作所為做出解釋。特別是他沒有提及普京政權的特徵如何可能導致這場戰爭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