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巴甸讀書札記】近在咫尺的文化與自然:讀《感知西半山——就是自然》
早於八、九十年代西環的街坊就會沿著香港大學登上龍虎山,建立起他們自己的私家樂園。行山徑、茶寮、園圃等是比較容易想像會出現的事物……
早於八、九十年代西環的街坊就會沿著香港大學登上龍虎山,建立起他們自己的私家樂園。行山徑、茶寮、園圃等是比較容易想像會出現的事物……
對繼續在香港生活的人來說,未來這裡的挑戰,除了來自客觀環境的變化,大概還有我們自己的識見、想像力以及毅力。但願《香港街市》的出版,能給更多人帶來啟發與新的想像,也讓……
惟在這身份政治的硬殼下面,我們也不應忘掉混雜與多元的重要性。為近年香港樂壇帶來活水的,除了「本土」以外,還有像波多野裕介這樣的外國人,也有……
去年因為在媒體上讀到好幾篇《南歸貨車:新界西短篇故事集》的作者王証恆的訪問,引起了我對此書的興趣。除了……
《好好地走:紓緩治療護士手記》便是這脈絡下、作者安姑娘與編者陳曉蕾的結晶作品。安姑娘是名資深的紓緩治療科的護士,書中收入的13萬字內容便是她於《大人》雜誌上的專欄文章結集。
2021年7月,香港的大小書店迎來了一本名為《書店有時》的小書。這書封面風格清新,設計洋溢著一種文青的感覺,一不留神還真會讓人以為它是那些介紹自製皮具、精品咖啡的潮流書籍。如果有人拿著這本書在咖啡店裡拍照打卡放上IG,肯定是絕無違和感的。
這一本書另僻蹊徑,以「公共」、「民娛」、「商業」、「工業」、「宗教」五個分類,在各分類中再各介紹五個現代主義建築。初讀時我有點把握不到作者選取案例的原則,因為有些相當經典的現代主義建築如香港大會堂、海運大廈、華富邨等並沒入選,反而一些名不經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