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 · 前言】李永峰:中國近三十年思想流派的積累與試錯
回顧這三十年,我們認為,因改革開放共同的政治與經濟背景,中國社會出現了多個思想流派。他們或因對不同時段歷史的推崇,或因對現代化成功的理解以及對社會矛盾的診斷觀點差距甚遠,進而展開多個層面的思想交鋒。這些交鋒,興致勃勃,卻又意猶未盡地掩旗息鼓。
回顧這三十年,我們認為,因改革開放共同的政治與經濟背景,中國社會出現了多個思想流派。他們或因對不同時段歷史的推崇,或因對現代化成功的理解以及對社會矛盾的診斷觀點差距甚遠,進而展開多個層面的思想交鋒。這些交鋒,興致勃勃,卻又意猶未盡地掩旗息鼓。
八十年代對於人道主義馬克思的重視,也是想借助於重新「發明一個字的古義」來重構理論大廈。現在,「馬會」學生是不是又到了研究「字的古義」時刻?這個現實的問題令我打開了半年多前泛覽過的一本書《尼伯龍的寶藏》,韓國學者鄭文吉關於馬克思、恩格斯文獻傳世、出版史的研究著作。
《告別革命》並不是一本體裁嚴謹的學術論著,而是1992至1995年之問李澤厚與劉再復兩人的對話錄,部分曾在香港的《明報月刊》登載。開始時兩人因為流亡在外,互通聲息,所以「隨便聊聊」,但劉再復很快地就發現「李澤厚談論的內容許多是他著作中未曾表述過的……『真知卓〔灼〕見』」……
考慮到《資本論》和《巴黎手稿》之類艱澀、龐雜的著作將消耗讀者大量的時間、精力,且馬克思經濟學的思想史意義如今已遠大於其學術重要性,波蘭哲學家萊謝克・克拉科夫斯基(Leszek Kołakowski)久負盛名的三卷本《馬克思主義主要流派》將會是讀者不容錯過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