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答案」:《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書評
描繪人類社會整體政治經濟制度形成的著作就像建築「巨塔」一樣,若忽略區域的具體史實,可能會令「巨塔」的承重牆出現重大的倒塌危機。其中尤其不可偏廢的,是中國的經驗。《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正是帶著相近的問題意識,補足了上述的漏洞。
描繪人類社會整體政治經濟制度形成的著作就像建築「巨塔」一樣,若忽略區域的具體史實,可能會令「巨塔」的承重牆出現重大的倒塌危機。其中尤其不可偏廢的,是中國的經驗。《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正是帶著相近的問題意識,補足了上述的漏洞。
日本學者素來以獨特的東亞視野與扎實的考證功夫在全球的中國史研究中別樹一幟。近月聯經將日本岩波書店的新一套中國通史翻譯為繁體中文出版,華文學林自然受益不少。尤其通史雖然一般為面向大眾的讀物,但撰作過程極具挑戰,甚至比專史困難。
在推動中國內亞研究視角重新審視邊疆民族及異族王朝等課題上,不能忽視日本漢學圈的影響。日本學界一直以來就對內亞研究有濃厚的興趣,從戰前最先的對滿洲及蒙古的研究,到現在對於內亞及世界史關係的課題,日本漢學界都一直走在前列位置。
東亞當時既有的一元化、集約性的秩序體系,由於無法立即順應加速的多元化,因此出現了混亂。十六世紀的明朝,用漢語將這樣的情況以「北虜南倭」來形容。北邊有蒙古侵襲,南邊有倭寇,以政權來看,確實是嚴重的外患、巨大的對外威脅,是充滿了危機感的狀態。
聯經特別邀請《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的主編及作者岡本隆司、《哈佛中國史》主編及作者卜正民、著名歷史學者李孝悌,對談中國通史的建構及詮釋。何謂「中國」?怎樣的研究史觀能夠讓讀者掌握更清楚的歷史樣貌?為什麼,我們必須一再重寫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