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殖民之糾葛:阿道夫.費實的臺灣
久聞有一本1900年出版、名為《福爾摩沙踏查》(Streifzüge durch Formosa)的遊記,作者阿道夫.費實(Adolf Fischer, 1856-1914)曾在日治初期到臺灣,又是重要東亞藝術文物收藏家,與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關係深厚。近期有機會到該館一遊,展示十分精緻高雅且獨樹一格,但未見任何臺灣文物。藉著深入本書中費實夫婦的人生經歷,終於得知其中緣由與此間之曲折。
久聞有一本1900年出版、名為《福爾摩沙踏查》(Streifzüge durch Formosa)的遊記,作者阿道夫.費實(Adolf Fischer, 1856-1914)曾在日治初期到臺灣,又是重要東亞藝術文物收藏家,與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關係深厚。近期有機會到該館一遊,展示十分精緻高雅且獨樹一格,但未見任何臺灣文物。藉著深入本書中費實夫婦的人生經歷,終於得知其中緣由與此間之曲折。
作為人類學家,長期耕耘知本部落地方文化復振歷史的陳玉苹老師,從知本部落例子出發,探討台灣當代的原住民運動,在全球文化資產運動的風潮下,是否真的有助於台灣原住民社群重拾文化價值,從中得到力量?
2022年5月5日,香港科技大學創意寫作項目主辦「港臺名家系列講座」,邀請了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林姵吟擔任嘉賓,從海洋書寫著手,探討台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演變、以及……
雖然胡台麗老師還有很多作品,……始終徘徊在我心中的,仍然是《蘭嶼觀點》。勇於挑戰,不怕爭議,這是胡台麗老師留下的珍貴遺產。
原住民文學,迴環於山海之間的文化記憶與歷史創痛……原住民們如何繼續書寫?思想空間為讀者精選九本讀物,一起領略原住民們如何用母親的舌頭、說自己的故事。
我在大學階段就看過胡老師的《蘭嶼觀點》與《矮人祭之歌》,雖然對於內容有點懵懂,那也是我初次建立「什麼是人類學家,與他們在做什麼?」的想像基礎……
林益仁教授以「家園互依:臺灣脈絡下的生態人文省思」為題演講。以過去二十年在環境運動與原民運動的社會參與經驗來闡述「家園互依」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