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劉光:中國保守主義的智識誤區與審美移情
縱觀思想史,一個具有爭論性的話題往往會成為理解問題的突破口。2020年中國知識份子群體就美國大選的爭論卻格外值得關注。因為這一次問題關注點超越了本土,直指大洋彼岸。
縱觀思想史,一個具有爭論性的話題往往會成為理解問題的突破口。2020年中國知識份子群體就美國大選的爭論卻格外值得關注。因為這一次問題關注點超越了本土,直指大洋彼岸。
2022年,聯經書房出版了蘿絲.喬治的《九品脫》。從科學、政治和社會文化,到傳統禁忌、黑市交易與未來科技烏托邦。延續由此書所發想出的幾項關鍵字,思想空間為讀者精選九本相關書目,讓我們一同探索醫療科技與現代社會發展路途上的暗黑刺激小故事。
台灣自從20世紀90年代告別威權政治,開啟民主轉型以來,本土意識日漸高漲,大中國意識日漸式微,其在兩蔣時代作為「復興基地」的歷史,也日漸被人淡忘。然而,正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兩蔣時代的台灣社會思潮,即便不是直接影響,也是因緣際會地呼應了海峽彼岸的中國大陸知識界的話語建構。
回顧這三十年,我們認為,因改革開放共同的政治與經濟背景,中國社會出現了多個思想流派。他們或因對不同時段歷史的推崇,或因對現代化成功的理解以及對社會矛盾的診斷觀點差距甚遠,進而展開多個層面的思想交鋒。這些交鋒,興致勃勃,卻又意猶未盡地掩旗息鼓。
當我寫下這些文字時,烏克蘭首都基輔正響起空襲警報,俄軍正在圍困該國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南部城市赫爾松已經淪陷,接近一百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為何普丁要在這時候入侵烏克蘭?他的終局會怎樣西方的終局又會怎樣?這場戰爭會宣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嗎?也許甚至會掀起一場新冷戰?
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丁宣佈對烏克蘭進行「軍事行動」,兩地最終還是陷入戰火之中。戰爭的爆發背後,是兩國之間有待釐清的歷史與文化關聯,也是二戰後未能得到完全思考的帝國與極權問題。對於華語世界的讀者而言,這場戰爭其實並不遙遠……
在中國大陸的官方宣傳中,與所謂「新中國」同齡,乃是一種莫大榮譽。然而身處其中的人卻知道,這意味着他們這一代人經歷的政治運動更多、更殘酷,「文化大革命」便是其中頂峰。1949年12月生於上海的宋永毅,正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